课件编号2388671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蜀鄙二僧》课件(47张PPT)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11579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教版,七年级,语文,蜀鄙二僧,课件,47张
  • cover
课件47张PPT。蜀鄙二僧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2.认识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他与弟彭肇诛、彭遵泅于紫云山下“相为师友”,同窗苦读达六年之久。他后来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雍正年间中进士,曾任吏部郎中、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职。辞官以后回到四川,在锦江书院讲学。作者简介著有《白鹤堂诗文集》。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用浅显的比喻,说明求学的结果如何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决定于本人是否有求学的恒心和毅力。叙事生动,语言流畅,有较强的哲理性。彭端淑写景的诗很有情味。如记锦江春色的《清明》:“步出郭西行,惊心节复更。花残寒食雨,春老杜鹃声。荠麦村村秀,新烟处处生。锦城风物好,无那故乡情。”如果不是春大到成都郊外走上几趟,如此有情味的诗情是怎么也体会不到的。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可惜不少已经散佚。他与其弟彭肇殊、彭遵泅曾共性于京师,俱以文知名于当时,一时有“丹棱三彭”之称。当然,在“三彭”中,以彭端淑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彭端淑活了八十一岁,死后葬于彭山县公义场罗家山,至今尚有坟台遗址。 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诵读、译读、品读、说读。具体要求: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译读:增、删、留、换、调; 品读:读懂文本,读出语气; 说读:读出自己,思考感悟。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但本文并不明“示”,而是用故事做比喻,来暗示。暗示带启发性,可培养人的悟性。本篇课文是针对初中一上学生主要读记叙文而对原文进行的节选,只保存了故事,而删除了“蜀之鄙二僧”前面两段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后面部分的议论。故改标题为“蜀鄙二僧”。有的书将这故事看成寓言,标题《蜀鄙之僧》。字音及词义: 鄙bǐ:边邑,边远的地方。 恃shì:依靠,凭借。 其一:其中一个。其,其中的。 南海:不是指中国南方的南海,而是指佛教胜地普陀山,该岛属浙江省,在东海之中。 何如:怎么样。本文中是商量语气。 钵bó:和尚盛食物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到,及。明年,指第二年。 惭色:惭愧的神色。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文章脉络本故事采用“顺叙”,可分四层: 第一层(开头1句):简说二和尚生活地区及经济状况。 第二层(下面对话):穷和尚想凭一路化缘走到南海,富和尚不以为然,认为他不可能。 第三层(“越明年”一句):第二年,穷和尚实现愿望回来了,富和尚表示惭愧。 第四层(最后两句):作者小结故事,提出问题,启发读者。 活动一:诵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读后评一评。贫者语于富者 Yù “语”是告诉的意思,是动词,如作“语言”讲时就读三声。 活动二:译句接龙请同学们按顺序一人译一句,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 译句方法:增、删、留、换、调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释词方法: 查看法;联想法;推断法 活动三:走进心灵 ????? ??? 本文有四句对话,请同学们在四句对话中的每个“曰”字前,加一个表情态的词,并读读“曰”的内容。 四川,古称蜀地,本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非常富庶,但是由于地形复杂,出人非常困难。李白曾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南海,指今天的浙江舟山岛上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