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0548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5-09-19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8次 大小:15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
  • cover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纲,贯彻“低起点、小步走、勤反馈”原则,立足学生认知基础,通过生活化情境导入、分层任务设计、实验探究驱动,构建“知识—能力—素养”递进式课堂。注重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化学学科思维,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碎片化,对基本概念理解模糊。 2. 学习能力不足:缺乏科学学习方法,依赖机械记忆,主动探究意识弱。 3. 心理状态:存在畏难情绪,自信心不足,需强化正向激励。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元素组成对物质分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理解胶体性质。 建立“价-类”二维模型(如铁元素的游离态与化合态转化)。 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掌握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及简单配平(如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 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实验探究(如Fe 的检验),学习假设-验证的科学方法。 4.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结合环境问题(如酸雨、氮循环)培养环保意识,理解化学对社会的双重影响。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1. 备课环节 分层设计目标:基础目标和提升目标 生活化情境导入:用铁锅生锈、食盐补碘等实例引入课题,降低抽象性。 2. 课堂实施:多元互动,强化基础。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小步慢走”教学法:复杂知识拆解为阶梯问题 强化实验与直观教学:演示实验;简化学生实验;合作学习与互助机制;设立小组 3. 作业与反馈 分层作业;动态反馈:每周“微测验”诊断漏洞;错题银行 4. 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和归纳总结。特别是指导学生对“物质的量”等抽象概念和化学计算方法的掌握。 5. 强化反馈与评价:及时批改作业,做好单元检测和讲评。评价方式多样化,不仅关注知识掌握,也关注学习过程、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 6. 情感态度引导 多鼓励少批评:对基础薄弱生优先提问简单问题,答对即公开表扬,逐步建立自信。 五、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本学期主要完成《化学(必修第一册)》的三章教学内容。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9.1-9.7 初高中衔接 第一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2 9.8-9.14 军训 3 9.15-9.21 第一章第2节课时1、2 4 9.22-9.30 第一章第2节课时3 5 10.1-10.7 国庆 6 10.8-10.12 第一章第3节课时1、2 7 10.13-10.19 第一章第3节课时3 8 10.20-10.26 第二章第1节 9 10.27-11.2 第二章第2节课时1、2 10 11.3-11.9 第二章第2节课时3 11 11.10-11.16 期中复习 12 11.17-11.23 期中试卷讲评、第二章第3节课时1 13 11.24-11.30 第二章第3节课时2、3 14 12.1-12.7 第三章第1节课时1 15 12.8-12.14 第三章第1节课时2 16 12.15-12.21 第三章第1节课时3 17 12.22-12.28 第三章第2节课时1 18 12.29-1.4 第三章第2节课时2 19 1.5-1.11 第三章第2节课时3 20 1.12-1.18 第三章第3节课时1 21 1.19-1.25 第三章第3节课时2 22 1.26-2.1 第三章第3节课时3 23 2.2-2.8 期末复习 六、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1. 积极参加市、县、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和培训。 2.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有效进行初高中衔接、如何突破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等)开展专题研讨。 3. 撰写教学案例或者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七、 保障与预期效果 1. 保障:依靠学校领导的支持,依靠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 2. 预期效果:力争使绝大多数学生能掌握本学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初步培养,学业成绩达到预期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