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0964

15.1 两种电荷 知识梳理+训练(教师版+学生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2次 大小:1806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1,九年级,2024,人教,物理,学年
    第1节 两种电荷 知识梳理 一、摩擦起电及原因 1.物体带电:物体能吸引 ,就说物体带了电(或电荷)。 2.摩擦起电:用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原子结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带 电的原子核和带 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4.通常情况下,原子整体 电性。说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电荷量与电子带负电的电荷量 。 5.摩擦起电解释:物体摩擦时,一些电子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 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 而带负电。 不论是摩擦起电、接触带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带正电的物体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多电子。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正电荷:用 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 2.负电荷:用 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相互 。 4.验电器: (1)定义:检验物体 的仪器。 (2)原理:根据 的原理制成。 5.电荷量: 叫作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 ,符号是 。 两个物体靠近时: (1)若互相排斥,则说明两个物体一定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2)若互相吸引,物体不一定带异种电荷,还有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三、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1.防止:生活中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时,要防止静电的危害。 2.利用:静电拖把、静电防尘、静电喷漆等。 重难突破 重难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典例】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 B.丝绸与玻璃棒a摩擦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电荷 C.a、b接触时,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 D.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正电荷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对点训练】 1.如图所示,A、B、C、D四个轻质小球悬挂在丝线下,其中B带的电荷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它们分别靠近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一定带负电 B.B一定带负电 C.C一定带正电 D.D一定带负电 2.如图所示,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验电器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B.如图乙所示,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和丝绸都带上正电 C.如图丙所示,头发竖起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D.如图丁所示,细线悬挂的轻质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第1节 两种电荷 知识梳理 一、摩擦起电及原因 1.物体带电:物体能吸引 轻小物体 ,就说物体带了电(或电荷)。 2.摩擦起电:用 摩擦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原子结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带 正 电的原子核和带 负 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4.通常情况下,原子整体 不显 电性。说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电荷量与电子带负电的电荷量 相等 。 5.摩擦起电解释:物体摩擦时,一些电子从一个物体 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 缺少电子 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 多余的电子 而带负电。 不论是摩擦起电、接触带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带正电的物体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多电子。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正电荷:用 丝绸 摩擦过的 玻璃棒 带的电荷。 2.负电荷:用 毛皮 摩擦过的 橡胶棒 带的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 4.验电器: (1)定义:检验物体 是否带电 的仪器。 (2)原理:根据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的原理制成。 5.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 叫作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 库仑(库) ,符号是 C 。 两个物体靠近时: (1)若互相排斥,则说明两个物体一定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2)若互相吸引,物体不一定带异种电荷,还有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三、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1.防止:生活中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