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1076

第1章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日期:2025-10-07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199954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第三,必修,2019,科版,物理
    (课件网)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学习任务一 静电的产生 学习任务二 电荷守恒定律 学习任务三 产生静电的微观解释 素养提升 随堂巩固 备用习题 学习任务一 静电的产生 [教材链接]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填空. 1.电荷 (1) 电荷量:电荷的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_____,简称____,符号为___. (2) 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 多少 库仑 库 C 排斥 吸引 2.三种起电方式 (1) 摩擦起电:当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个物体中某些原子的电子挣脱了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_,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等量的_____. 负电 正电 (2)接触起电:当一个带电体接触导体时,电荷会发生转移,使导体也带电. (3) 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受附近带电体影响而使导体上的电荷重新分布,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电荷.这种现象叫作静电感应.利用_____使金属导体带电的方式叫作感应起电. 异种 同种 静电感应 属箔片带____电荷;第二次金属球和金属箔片都带____电荷.(均选填“正”或“负”) [科学探究] 如图所示,第一次用带正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第二次用带正电的金属球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一下,同样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第一次金属球带____电荷,金 负 正 正 [解析] 金属球带正电,自由电子由于受到引力作用,转移到金属球,第一次使带负电,金属箔片因失去电子带正电;第二次属于接触带电,自由电子由转移到,则第二次金属球和金属箔片都带正电. 例1 [2024·厦门一中月考] 我国东汉学者王充早在公元一世纪就有关于静电现象的描述———顿牟掇芥”,即摩擦过的玳瑁能够吸引芥菜子之类的轻小物体.下列现象与“顿牟掇芥”作用原理相同的是( ) A.秋冬季节用手指触摸金属时手指常感受到刺痛 B.空气中的飞絮很容易附在行进中的汽车挡风玻璃上 C.梳完头发后,部分头发反而根根竖立起来 D.摩擦过的琥珀靠近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 √ [解析] “顿牟掇芥”的原理是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秋冬季节用手指触摸金属时手指常感受到刺痛,是静电感应现象,故A错误;空气中的飞絮很容易附在行进中的汽车挡风玻璃上,是因为挡风玻璃与空气摩擦成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故B正确;梳完头发后,部分头发反而根根竖立起来,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使部分头发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摩擦过的琥珀,成为带电体,靠近验电器时,由于静电感应,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故D错误. 例2 (多选)[2024·同安一中月考] 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不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 D.移走带电棒,两球不分开 √ √ [解析]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两球由于感应起电带上异种电荷,故A错误;先移走棒,此时两球中的电荷又中和,不再带电,再把球分开,同样两球不带电,故B正确;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 开,是接触起电,两球带同种电荷,故C错误;移走带电棒,两导体球不分开,两球不会带电,故D正确. 【要点总结】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产生及条件 两不同物体摩擦时 导体与带电体接触时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带电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