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我的家庭贡献 一、教材分析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的家庭生活”相关内容。教材通过“我的家庭贡献”这一板块,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可通过陪伴、关心、支持家人,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等方式为家庭做贡献,还通过具体案例和活动,如秦朗家的家庭会议、交流园等,让学生回顾和分享自己的家庭贡献,体会家庭中每个人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对家有深厚感情,也知道要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还未将其上升到“责任”层次,行为比较随意。教材中的“贡献与责任”概念较为书面化,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差距。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转变家庭观念,从家庭的受益者变成家庭的主动贡献者,让他们作为小主人参与家庭生活。 三、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让学生理解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和谐幸福与国家繁荣富强紧密相连。 道德修养:通过参与家庭事务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自立自强的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虽然本单元不直接涉及法律知识讲解,但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为树立法治观念奠定基础。 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价值,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康人格。 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责任,学会为家庭事务出主意、想办法,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并体会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付出。鼓励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对家庭的幸福负有责任,学会为家庭事务出主意、想办法。 难点:培养学生持续为家庭做贡献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真正将家庭责任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有效沟通和分工合作,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二)视频引课题 1. 过渡语:刚刚我们说的都是我们的家人。在这些家人中,对家庭最大贡献的人是谁? 2.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父母的生活看一看吧。(播放父母为家庭操劳的视频) 3. 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由发言,分享感受) 4. 教师小结:其实天下的父母都一样,虽然他们从事的工作不一样,但是都会无怨无悔地为家庭操劳。这是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和责任。那我们又该为家庭做些什么贡献,承担什么责任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的家庭贡献。 (三)家庭贡献我知道 1. 过渡语:很多人说现在10后的孩子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不知道付出?你认同吗? 师:那你为家庭做过哪些贡献呢? (学生分享自己为家庭做的事,如分担家务等) 2. 师:刚刚同学们说了很多,概括地说呀,就是在家分担一些家务活。 教师小结: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就是我们在对家庭做贡献和承担责任。 3. 师:说到贡献,你认为这样的情况算不算做贡献呢? 师: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展示家人相互陪伴、关心、支持的图片)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相互陪伴是一种贡献,相互关心是贡献,相互支持也是贡献) 4.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都是行动上的贡献,有时候还需要我们小创意和好主意,小红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我们一起去听听吧!(讲述小红的事例) 同学们的创意可真好呀,那当我们遇到了这些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总结语:所以说呀,作为家中的一员,尽管我们能力有限,但是,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创意为家庭做贡献。 5. 过渡语:相信大家在今后分担家务事时,会时不时地想出一下金点子。但是我们的家庭贡献仅仅是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吗?还可以从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