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大单元概览 1 你跨越远古而来———中华文明的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1840年以前:第1—4单元) 2 你历尽劫难而生———中华民族的屈辱和抗争(1840年—1949年:第5—8单元) 3 你筚路蓝缕而先———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1949年至今:第9—11单元)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目标阐释 素养指向 学业质量 1.结合教材中早期文化遗存的史料与史实,多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点,运用唯物史观,实证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2-1 2-2 2-3 2.运用教材中早期国家的相关史料,实证早期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状况,进而阐释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2-3 2-4 学习目标 时空坐标 母系氏族社会 奴隶社会 北京人 良渚文化 ⑤西周 早期国家 【学习聚焦】石器时代人类先后以打制和磨制的石 器作为工具 知识点一 从早期文化遗存到部落联盟 2800—2600万年前 埃及古猿 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 450—250万年前 南方古猿 正在形成中的人。 200—175万年前 能人 能制造工具的人,最早的人属动物。 190—2.7万年前 直立人 懂得用火、符号和基本的语言。 25—4万年前 早期智人 旧石器中期。 5—1万年前 晚期智人 旧石器晚期。 文明肇基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1965年,中国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挖掘到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发现了元谋人遗址。 假设你是一位考古学家,请问元谋人生活在什么时期,他们从事着怎样的生活? 提示 时期:旧石器时代。 生活: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问题探究 旧石器时代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多元起源; 分布广泛; 集中于江河流域。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问题探究 历史阶段 时间 文化遗存 地域 特征 新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7000-5000年 新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5000年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地图,完成表格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黄河 中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下游 黄河流域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彩陶;粟 养猪较为 普遍 养蚕缫 丝;水稻 黑陶 玉器、祭 坛、神庙 玉器 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 问题探究 陶寺遗址具有从燕山北侧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域的综合体性质:其典型器具有山东、河南、江汉、西北和关中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因素;玉琮、璧和大型厨刀继承了良渚文化的传统;透雕兽面玉佩受到江汉地区后石河文化的影响;鳄鱼皮制作的“鼉鼓”来自山东龙山文化;铃和齿轮形等铜器则受到西北地区的影响。 ———李新伟《中华文明的宏大进程孕育多元一体、协和万邦的文明基因》 问题探究 旧、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布体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所谓“多元”,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所谓“一体”,迁徙、交流与融合形成一个有共同认知、传承的民族复合体,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共同性和一致性。 概念解读 在中华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各主要文化区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并进的局面,随着各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并率先发展的趋势,逐渐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某同学通过阅读教材,收集到了《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这两幅图片,请你帮他分析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