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第六章 内容索引 01 02 课前篇 素养初探 课堂篇 素养提升 素养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及其特征;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限度能发生改变;初步了解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发展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2.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研中的作用,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课前篇 素养初探 【自主梳理】 一、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如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通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其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如图所示。 2.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对于可逆反应,如果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不发生改变,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程度,即该反应进行的限度。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微思考】一定条件下,2 mol SO2(g)与足量的O2(g)充分反应,能否得到 2 mol SO3(g) 提示 不可以,得到的SO3一定少于2 mol,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目的 2.化工生产中反应条件的调控 (1)考虑因素 化工生产中调控反应条件时,需要考虑控制反应条件的成本和实际可能性。 (2)实例———合成氨生产条件的选择 3.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1)煤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增大其与空气中O2的接触面积,煤粉燃烧更充分,反应速率更快;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可以使煤粉充分燃烧,生成CO2,放出更多的热量;若空气不足,会造成煤燃烧不完全,生成CO,产生热量减少,且会造成污染。 (2)选择保温隔热且耐热的炉(灶)膛材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 (3)充分利用煤燃烧后的废气中的热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将燃烧后的废气通过热交换装置,供其他方面使用。 【自我检测】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N2、H2、NH3三者共存。( ) (4)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 (5)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 × × √ √ × 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2 mol O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SO2+O2 2SO3,达到反应限度时,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 mol B.2 mol C.3 mol D.4 mol 答案 A 解析 题给反应是可逆反应,2 mol SO2和2 mol O2充分反应生成的SO3应小于2 mol,则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