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时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第五章 内容索引 01 02 课前篇 素养初探 课堂篇 素养提升 素养目标 1.通过对比实验,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以此为基础能设计出粗盐提纯的方案和操作方法,提升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3.通过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相互转化,掌握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方法,提升变化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课前篇 素养初探 一、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的检验方法 【微思考1】若向某溶液中先滴加B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盐酸发现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 提示 不一定。若原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类似的实验现象。 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1.自然界中硫的存在与转化 (1)存在 ①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 ②化合态 a.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b.重要的化合物: 名称 黄铁矿 黄铜矿 石膏 芒硝 化学式 FeS2 CuFeS2 CaSO4·2H2O Na2SO4·10H2O (2)转化 2.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 (2)利用氧化剂,可将硫元素从低价态转化到高价态; (3)利用还原剂,可将硫元素从高价态转化到低价态。 【微思考2】根据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推测单质硫、SO2能否与浓硫酸发生反应 提示 S、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0价、+4价,而浓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根据转化规律,S与浓硫酸可以反应生成SO2,SO2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自我检测】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 ) (2)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 (3)硫单质和SO2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4)将SO2通入氢硫酸中,若出现黄色浑浊,则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 (5)SO2、SO3都可与水直接化合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 (6)SO2通入CaCl2溶液中可生成白色沉淀。( ) (7)-2价硫元素转化为0价时,可加入H2O2、氯水等氧化性物质。( ) (8)在反应H2S+H2SO4(浓) === S↓+SO2↑+2H2O中,氧化产物为SO2,还原产物为S。( ) √ × √ √ √ × √ × 课堂篇 素养提升 任务一 的检验 【问题探究】 试管①②③中分别盛有稀硫酸、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先滴加BaCl2溶液,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 1.滴加BaCl2溶液后,三支试管中分别产生什么现象 分别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分别滴加少量稀盐酸后,三支试管中分别产生什么现象 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据此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试管①和②中白色沉淀不溶解,试管③中白色沉淀溶解;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 === Ba2++CO2↑+H2O;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该溶液中含有 。 【深化拓展】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及注意事项 1.检验原理 Ba2++ === BaSO4↓,BaSO4是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别于CaCO3、BaCO3等可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2.实验操作 3.注意事项 【素能应用】 典例1(2021山东枣庄高一期末)有一瓶Na2SO3溶液,可能已部分被氧化,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结论正确的是(提示 :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 氧化成 )( ) A.Na2SO3溶液已部分被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仍存在的沉淀一定为BaSO4 D.此实验能确定Na2SO3溶液是否部分被氧化 答案 C 解析 稀硝酸具有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