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89322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文科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含答案):第一单元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日期:2024-05-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4次 大小:215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广东省,必修,重心,区域经济,3课,单元
  • cover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汉代四大经济区; 2.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影响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划分。 2、四大经济区 (1)山东、山西地区: 地位:传统的农业区。经济实力强,长期居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原因:地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 早,人口稠密;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江南地区 ①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很大,开发起步较晚。 ②原因:江南物产丰富,但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 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3)龙门碣石以北 ① 地位: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以长 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西汉时塞内一度被开辟为农业区 , 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原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业生产。 3、总体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三次南迁高潮 南迁高潮 时间 原因 第一次 两晋之际 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少数民族内迁,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第二次 唐安史之乱后 安史之乱,黄河流域再受破坏 第三次 两宋之际 靖康之变 2.人口迁移的流向: 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二是北人南迁,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域迁往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三是内地民众流向边疆地区,大多由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 四是我国古代有很多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谋生、居住,形成华人外流。 五是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形成外族内流。 3.人口迁移的原因: 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 ;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使农民流离失所, 导致人口被迫迁移。 4.人口迁移的影响: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提高了各民族的素质;促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促使人口分布趋向合理;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 比较重视重视经济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⑥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 2、过程: ①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 区农作物体系有了很大变化,耕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来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 ②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逐渐超过了北方。 ③南宋 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④文化重心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以成为人才密布区。 第二部分 课堂检测 1.在汉代,江南地区和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根本上是因为 A.自然条件差异 B.生产力水平差异 C.统治政策差异 D.民族生活习惯差异 2.史载,楚汉战争中,刘邦以富饶的关中为根据地,最终打败项羽。在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中,关中属于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3.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 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