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3301

2026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二章 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含解析)

日期:2025-10-07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3589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6,复习,解析,易错,易混,提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混淆不同运动图像的含义 1.(多选题)(2024四川绵阳中学月考)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和乙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 s内甲的路程为16 m,乙的路程为12 m B.0~2 s内与4~6 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 C.0~6 s内,甲、乙的运动方向均改变一次 D.甲、乙均在3 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 m 易错点2 乱套公式,忽视汽车刹车陷阱 2.(2025四川广元测试)一辆汽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驾驶员看到绿灯旁计时器从数字8开始每秒减1倒计时,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2 m/s,驾驶员立刻以2 m/s2的加速度刹车制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1)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能否在亮红灯前停下; (2)当倒计时数恰为5时,汽车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大小; (3)当倒计时数恰为0时,汽车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大小。 易错点3 混淆打点纸带上的计时点和计数点 3.(2025四川成都测试)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1)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并每隔一个计时点标出计数点,如图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30 cm,x2=4.34 cm,x3=5.69 cm,x4=7.22 cm,x5=8.75 cm,x6=10.29 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 s,则打下“1”点时重锤的瞬时速度为    m/s;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m/s2。(所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若打点计时器实际频率为49 Hz,则加速度计算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易错点4 错用条件,落入追及问题圈套 4.(2025四川成都测试)2023年11月,我国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试验线高速飞车大同(阳高)试验线一期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了,据说这一类高铁的速度最大可以达到1000 km/h,成为“地表最快”的车,原来的“绿皮”火车逐渐被替代。现有A、B两列“绿皮”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vA=72 km/h,B车在后,速度vB=30 m/s。已知B车在进行火车刹车测试时发现,若车以30 m/s的速度行驶时刹车后至少要前进450 m才能停下,问: (1)B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大 (2)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x0=200 m处才发现前方A车,这时B车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刹车。若B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 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相撞 若不会相撞,则两车相距最近是多少 思想方法练 一、逆向思维 方法概述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逆向思维法通常是指把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P27第11题、P37第7题就应用了此方法。 1.(2025江苏扬州联考)如图所示,一冰壶(可视为质点)以速度v从A点垂直进入四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四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从A点运动到B点和从C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之比为(  ) A.(2-)∶(-1)    B.(2-)∶(-1) C.(2-)∶(-1)    D.(-)∶(-1) 二、对称法 方法概述   利用物理过程的对称现象帮助求解某些具体问题,称为对称法。如P37第8题、P37第9题就应用了此方法。 2.不计空气阻力,一个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从抛出点至回到抛出点的时间为6 s,若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个水平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的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  ) A.1.8 s    B.1.0 s    C.2.1 s    D.2.6 s 三、图像法 方法概述   将物理规律或物理过程用图像直观表现出来的方法叫图像法。如P43第3题就应用了此方法。 3.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