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初衷(zhōnɡ) 右冀(yì) 宝鼎(dǐnɡ) 振聋发聩(ɡuì) B.抵赖(lài) 篡改(zuàn) 国殇(shānɡ) 苍海桑田(cānɡ) C.妄图(wǎnɡ) 遁形(dùn) 警剔(tì) 颠倒黑白(diān) D.辱没(mò) 野蛮(mán) 呓语(yì) 一以贯之(ɡuàn)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南京大屠杀,那是一段_____ 横行的人间惨剧,是一段_____ 的历史记忆,三十万无辜生命惨遭屠戮,其残忍程度震惊世界。这段历史,我们必须_____ ,它不仅是对人性的极端考验,更是对和平的深切呼唤。同时,也_____ 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今天,我们以史为鉴,警钟长鸣,让爱与和平的光芒照亮未来。 A.杀害 惨无人理 铭记 昭示 B.杀戮 惨绝人寰 铭记 彰显 C.杀害 惨绝人寰 牢记 昭示 D.杀戮 惨无人理 牢记 彰显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不是要延续仇恨,而且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与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A.“时代变迁”是主谓短语,“彻底摆脱”是动宾短语。 B.“一个”是量词,“已经”是副词,“与”是连词。 C.三个加点的“了”都是动态助词。 D.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不是”改为“不但”。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一般来说,新闻评论具有六个主要特征:导向正确,就事论理,新闻性强,有的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 B.新闻评论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等特点。 C.新闻评论具有引导作用、监督作用、表态作用、深化作用。常见的形式有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评述等。 D.新闻评论和消息一样,都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8分) 国家公祭日,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 沈慎 ①又到一年12·13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记录着历史,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上空。 ②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疼痛的日子,这是一段需要不断被铭记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是让人悲痛不已。 ③昭昭前事,警惕后人。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灭种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沐浴于改革开放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矢志不渝,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④“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上曾这样宣示。今天我们纪念死难同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