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6287

6.1友谊的真谛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92165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友谊,真谛,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6.1 友谊的真谛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识友谊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修养:理解友谊是平等的,与朋友互帮互助,共同分担,共同成长。 健全人格:积极与同学交往,培养健康人格,不自我封闭。 责任意识:感受友谊的力量,认同友谊的重要特质,学会与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谊,做到关心朋友。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友谊的产生;友谊的特质 友谊伴随成长 难点 友谊的特质 导入新课 一个男孩在战火中背着受伤的同伴穿越封锁线,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冒死救他?’他的回答只有几个字:‘他是我朋友。’ 思考:什么是朋友? 我们有什么启示? ①古人和今人一样也喜欢结交朋友,而且非常重视朋友间的情谊,这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的佳话。比如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又比如管鲍的贫贱之交等。 ②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也是好朋友,还有诗人白居易和元稹、刘禹锡都是好朋友,历史上称为“元白”和“刘白”。我们读《三国演义》,那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成了生死兄弟,他们互相帮衬,成就了刘备的千古帝业。 ③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词是朋友,但是最难得到的也是朋友。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可见人生有朋友多么重要。 探究与分享 在下面的情境中,你会选择的是谁? ①同学们更倾向于选择同龄人,更加渴望与同龄人有更多的互动,彼此分享生活体验。 ②伙伴、同学、朋友已经成为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某校对此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知识拓展 ①一个人的交往,以自我为圆心,由小及大,向外扩展,可以划为几个圆圈。 ②从交往范围看,由家庭、邻里、学校、社区(村庄),再到整个社会; 从亲近程度看,由知心朋友到一般朋友,再到“点头之交”。 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 青少年朋友交往的特点 小时候是这样的…… 中学时候是这样的…… 知识要点 ①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从陌生到越来越熟悉和了解,逐渐建立了友谊。 ②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③在友谊的长河里,我们经历着不同的体验,累积着各自的感受,体悟着友谊的真谛。 友谊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在一起无话不谈,他新买了文具都要与我分享。 上课老师提间,我回答不出来,他悄俏提醒我 她常常“损”我,但是不允许别人说我不好。 我做了错事,他一边批评我一边帮我。 谈谈你对上述情境的看法,并和同学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信任和忠诚、肯定和关心,享受更多的快乐和温暖,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 友谊的特质 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视频:伟大的友谊 从两人伟大的友谊看,真正的友谊是什么? 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信任和忠诚、肯定和关心,享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温暖,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人生的美好。 友谊的真谛 用典释义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出自《孟子》,意思是人与人的交往,最可贵的是互相了解;互相间的了解,最可贵的是互相知心。启示我们友谊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 两位伟人的友谊说明了什么? 马克思和恩格斯志趣相投、志同道合,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还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不分你我、互相帮助、互相关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