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始龀(chèn) 雍南(yōng) 箕畚(běn) 冀州之南(jì) B. 惩罚(chěng) 渤海(bó) 万仞(rèn) 魁父之丘(dǒu) C. 荷担(hè) 膝盖(qī) 穷匮(kuì) 一厝朔东(cuò) D. 孀妻(shuāng) 河畔(pàn) 叩石(kòu) 煽风点火(shàn)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 以君之力 以残年余力 C.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D. 投诸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装土石的工具 C. 寒暑易节 易:更替 D. 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杂然相许 许: _____ (2)惩山北之塞 惩: _____ (3)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 _____ (4)何苦而不平 苦: _____ (5)汝之不惠 惠: _____ (6)惧其不已也 已: _____ (7)固不可彻 彻: _____ (8)虽我之死 虽: _____ 5. 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 ( ) A. 空谷/ 传响,哀转/ 久绝 B. 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C. 逝者/ 如斯夫,不舍/ 昼夜 D. 惩山/ 北之塞,出入之/ 迂也 6. 下列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 A. 何苦而不平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 帝感其诚 D. 告之于帝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中“冀之南,汉之阴”中的“汉之阴”指汉水的南面。 B. “始龀”代指小孩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的换牙时期,《愚公移山》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中的“始龀”,指六七岁。 C.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和寓言。本文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我们从中能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韧执着。 D. 称谓常暗含情感倾向。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与“智叟”,同样是称呼老年男子,“公”比“叟”更显尊敬。 8. 填空。 (1)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 。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 _____ , _____ 。 (4)最能体现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 _____ , _____ , _____ ? 9.学校开展“用优秀寓言故事滋养心灵”主题活动,你所在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要创作一个课本剧——— 《我与愚公相遇在2024 年》。 (1)为配合课本剧演出,小组同学要做一幅海报,请你为此海报拟写宣传语。 (2)小组同学查阅了创作课本剧的若干方法,你认为不适合本次创作的两项是 ( ) A. 认真地阅读原作 B. 确立剧作主题 C. 颠覆人物的形象 D. 设计矛盾冲突 E. 拟写个性化台词 F. 追求离奇情节 (3)为突显“用优秀寓言故事滋养心灵”的主题,体现积极昂扬的时代精神,小组同学正在设计课本剧的结尾,请你将以下台词补充完整。 愚公:孩子,2024 年,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山”?你该怎么做? 我:_____ _____(掌声响起) 阅读理解 (一)阅读《愚公移山》,完成各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其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