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8067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共28张PPT)

日期:2025-09-1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25394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2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课脉络 1956 1949 1919 1840 第一目 悲怆的历程———近 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全面进行时期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目 胜利的征程———新 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目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二目 在艰辛探索中 前进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78 1917年 十月革命 1840年 鸦片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折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伟大胜利 领导者 主心骨 有识之士探索复兴之路 (以失败告终) 希望之光 近代史开端 1956年中共八大 过渡时期结束 时间轴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上图反映了近代中国的什么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人民的什么历史任务?历史任务现在完成了吗,请说说理由?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 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指形式上是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政治地位上看) 半封建 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经济结构上看)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P21T2: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前提和基础 目的和动力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历史任务 决 定 主要矛盾 决 定 社会性质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历史任务, 仁人志士进行的尝试都有哪些?结果如何? 均以失败告终! 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探索复兴之路历程 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为什么没能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原因?P21专家点评 1.缺乏先进阶级力量的领导和正确理论的指导; 2.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没有先进的革命政党 4.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由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 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 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落后的上层建筑 落后的经济基础 落后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阻碍生产力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救国→立国→富国→强国) 救国 立国 富国 强国 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p22最后一段 (1)特点 ①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②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③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2)意义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p23相关链接 无产阶级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分水岭、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 导 帝、官、封 反 对 马克思列宁主义 工人运动 第一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