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8099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32张PPT,2个内嵌视频)

日期:2025-09-1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435949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确立,3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课 第二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新课导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但是,能不能巩固政权,能不能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对于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挑战。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图为百废待兴的北京城)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是如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 单元逻辑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科学精神: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 公共参与:学习领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重要意义,积极投身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为何成为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 总议题 议题2 议题1 破旧立新———三大改造重塑中国社会根基 艰辛探索———制度优势奠定中国现代化基石 议题一 破旧立新———三大改造重塑中国社会根基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人均口粮200公斤/年;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 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什么当年那么多帝国主义都敢侵略我们?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 议一议: (1)新中国的成立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面对此情此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我们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新中国的成立只是意味着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还需要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期。 最紧迫的任务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此,我们确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议题一 破旧立新———三大改造重塑中国社会根基 一、确立前--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过渡的时间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过渡总路线 “一化三改”: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初期,我们为什么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是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在“改”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 议题一 破旧立新———三大改造重塑中国社会根基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1.为什么能改———三大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新中国成立后,没收了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企业,并将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国家掌握了电力、钢铁、水泥、铁路、邮电和大部分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等,从而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政府根据公私兼顾的原则,采用公私合营、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方式合理调整工商业。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确立中--“一化三改”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1950-1952年的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