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8438

【学霸笔记】05 课时分层训练(四) 地球的运动 (教师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5108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运动,七年级,地理,教版,教师,地球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四) 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一 地球的自转 [新情境·生活情境]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们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据此,完成1~2题。 1.航天员们发现,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原因是( C ) A.地球的形状不规则 B.月球的遮挡 C.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表面积是太阳的两倍 2.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约1.5小时就可以绕地球一圈,理论上其在太空一天可以看到日出日落的次数是( D ) A.8次 B.10次 C.12次 D.16次 利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读地球自转实验示意图,完成3~4题。 3.如上图所示,若用手拨动地球仪使其沿地球自转方向转动,能够演示出的现象是( B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更替 C.四季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4.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操作错误的是( C ) A.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 B.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C.平行光可以随意移动 D.被平行光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 知识点二 地球的公转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下面是小明制作的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支架顶部的十字框架代表“太阳光线”)。读图,完成5~6题。 5.小明按照图中方向移动地球仪,使其绕“太阳”一周,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A ) A.23.5°S~23.5°N B.66.5°S~66.5°N C.23.5°S~0° D.始终直射赤道 6.为了保证演示成功,小明总结出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其中正确的有( B ) ①使“太阳光线”正好对准地球仪的球心 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必须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 ④必须按照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3年11月17日至19日,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云南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下图为地球公转和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7~8题。 7.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最接近的节气是( D ) A.芒种 B.处暑 C.小寒 D.小雪 8.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举行期间,纽约(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D ) A.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 B.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 C.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D.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 解析:2023年11月17日至19日,地球公转运动处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此时纽约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 【创新运用】 9.[新情境·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诗词歌谣对时节和气候丰富细腻的描述堪称二十四节气的“文字说明书”。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左河水《春分》 (1)“白天黑夜两均分”是因为春分时太阳直射__赤道__(填纬线)。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昼夜等长__。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__北__(填“北”或“南”)半球,我国各地接受的太阳光热__增加__(填“减少”或“增加”),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注:“晷”是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2)北半球__夏至__(填节气)时,烟台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我国各地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__长__(填“长”或“短”);“宵漏自此长”,是指黑夜开始变__长__(填“长”或“短”)。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谢逸《点绛唇》(其二) (3)“风清露冷”寓意秋分过后迎来__寒露__(填节气),天气逐渐风寒水凉。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歌” (4)北半球冬至一般在每年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