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1.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海”分别指的是( ) A.唐古拉山脉 黄海 B.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C.昆仑山脉 东海 D.喜马拉雅山脉 南海 2.黄河干流流经下列省级行政区中的( ) 2024年3月,黄河壶口瀑布汹涌澎湃,两岸山桃花次第盛开,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桃花汛”。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壶口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桃花汛”期间,游客能在壶口瀑布旅游区欣赏到壮观的“沙色”瀑布景观。壶口瀑布呈“沙色”的根本原因是( ) A.上游形成“地上河” B.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C.下游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慢 D.位于湿润区,降水量大 4.下列关于黄河干流不同河段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应的治理措施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河源—洪涝灾害—植树种草 B.上游—洪涝灾害—加固堤坝 C.中游—水土流失—植树种草 D.下游—泥沙淤积—限制排污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及部分水文控制站年输沙量统计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黄河各水文控制站年输沙量( ) A.波动上升 B.维持不变 C.逐年增加 D.不断下降 6.根据黄河各水文控制站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 B.“地上河”的径流汇入不断减少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不断上升 D.黄河上游泥沙不断淤积 7.下列治理黄河的措施中,治沙与防洪并举的手段是( ) A.植树造林 B.修建水库 C.打坝淤地 D.清淤减淤 能力提升 “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蓄清刷黄”是古人治理黄河的宝贵经验。读“筑堤束水”设计图,完成8~9题。 8.(选做题)河道修建多重堤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的( ) A.水量 B.含沙量 C.水质 D.流速 9.(选做题)“筑堤束水”设计有可能分布在( ) A.有“地上河”的中游 B.水土流失严重的中游 C.有“地上河”的下游 D.水土流失严重的下游 思维拓展 10.(选做题)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上总书记提出“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图1),完成下列各题。 图1 【黄河之难】 (1)黄河中游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该地区泥沙进入河道最多的季节是 。 (2)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汾河的大致流向。 【黄河之患】 图2 (3)读黄河流域“地上河”形成示意图(图2),推测黄河“地上河”的形成过程为 → → (填数码),该现象出现在黄河流经的 (填地形区)。 【黄河之变】 有数据显示,到2023年汛期前,黄河下游主河槽高度平均下切了3.1米,主河槽的最大过洪能力从之前每秒不足1 800立方米增加到每秒近5 000立方米。 (4)结合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列举缓解黄河下游河床淤积的主要措施。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B 解析:本题考查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 2.B 解析:本题考查黄河流经省级行政区。选项中A是黑龙江省、B是山东省、C是广东省、D是湖北省。黄河共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 3~4.3.B 4.C 解析:第3题,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所以河水挟带泥沙流经壶口瀑布旅游区时,瀑布呈“沙色”。第4题,黄河河源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退化;洪涝灾害不是上游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树种草可治理水土流失;下游泥沙淤积,应清淤等,限制排污是水污染的主要治理措施。 5~6.5.D 6.C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黄河各水文控制站年输沙量在不断下降。第6题,读图可知,黄河各水文控制站年输沙量在不断下降,这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不断上升有关。 7.B 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