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分层训练(六) 地球的公转 知识点一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小海学了地球的知识后,回家给父母做地球运动的演示(如下图),椭圆形纸板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铅笔代表太阳直射光线。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小海的做法,错误的是(A) A.演示自转时,将地球仪绕纸板一周 B.演示自转时,从左向右拨动地球仪 C.演示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 D.演示公转时,运动方向是①-②-③-④ 2.实验中将地球仪绕纸板旋转一周,模拟的时间是(C)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D.12年 知识点二 四季更替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6名航天员共同在“天宫”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3~4题。 3.航天员“太空会师”之日,地球公转至图中(D) A.①———之间 B.②———之间 C.③———之间 D.④———之间 4.航天员“太空会师”期间,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可能出现的景象是(B) A.荷花满塘 B.冰天雪地 C.草长莺飞 D.郊外踏青 下图为某节气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此时,太阳直射(C) A.南回归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解析: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6.该节气为北半球的(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 知识点三 地球上的五带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7~8题。 7.图中表示温带的数码是(B) A.①② B.②④ C.④⑤ D.③④ 8.下列热量带中,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D)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新考法·优秀传统文化]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间有描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人们用墨笔每天晕染一瓣梅花,九九八十一天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图1是九九消寒图,图2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读图,完成9~10题。 图1 图2 9.当九九消寒图晕染第一瓣梅花时(12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B) A.北半球 B.南半球 C.高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 解析:当九九消寒图晕染第一瓣梅花时,该日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南半球。 10.当九九消寒图晕染最后一瓣梅花时,下列描述与实际相符的一项是(A) A.步入春季开学季 B.开启暑假生活 C.观赏金色胡杨最佳时节 D.准备冬至日的饺子 解析:当九九消寒图晕染最后一瓣梅花时,即九九八十一天过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步入春季开学季。暑假在夏季;观赏金色胡杨最佳时节是秋季;冬至日是数九的开始,在冬季。 【创新运用】 11.[跨学科·语文]中国诗词歌谣对时节和气候丰富细腻的描述堪称二十四节气的“文字说明书”。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左河水《七绝·春分》 (1)“白天黑夜两均分”是因为春分时太阳直射 赤道 (纬线),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昼夜等长 。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 北 (填“北”或“南”)半球,我国各地接受的太阳光热 增加 (填“减少”或“增加”),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注:“晷”是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2)北半球 夏至 (节气)时,烟台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我国各地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 长 (填“长”或“短”);“宵漏自此长”,是指黑夜开始变 长 (填“长”或“短”)。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北宋)谢逸《点绛唇》(其二) (3)“风清露冷”寓意秋分过后迎来 寒露 (节气),天气逐渐风寒水凉。 4 /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