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9141

【学霸笔记】21 课时分层训练(十六) 多样的文化 (教师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10701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地理,人教,教师,文化,多样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十六) 多样的文化 知识点一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全世界有数千种语言。读图,完成 1~2 题。 1.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 A.汉语 B.英语 C.阿拉伯语 D.西班牙语 解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2.读图可知( C ) A.使用俄语的国家或地区数量少于葡萄牙语 B.使用汉语的国家只有中国 C.使用阿拉伯语的国家或地区数量多于日语 D.西班牙语的使用人数少于英语 3.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B ) A.犹太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4.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B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知识点二 不同的文化习俗 [新考向·时政热点]2026年冬奥会将在欧洲西部的意大利举行。欧洲西部的工业、农业、旅游业十分发达。据此,完成第5题。 5.2026年去意大利观看冬奥会的人们在地中海沿岸看到的房子主要建筑材料是( A ) A.石头 B.竹子 C.土坯 D.冰雪 新疆吐鲁番市吐峪沟麻扎村,已有2 600多年的历史。村落以土木结构的建筑为主,一般为两层,上层为平房,下层为掏挖山地而成的窑洞,居民一般冬季住在平房,夏季则住在窑洞。该地年均温14.4 ℃,年均降水量17.6毫米。下图示意麻扎村村落。据此,完成6~8题。 6.麻扎村民居为土木结构,平顶、窗户较小,推测当地气候特点为( B ) A.终年严寒 B.气候干旱 C.终年高温 D.终年多雨 解析:麻扎村地处吐鲁番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平顶说明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窗口小使冬季寒风不易吹入,室内热量也不易散发。当地冬季寒冷,夏季高温。 7.房屋下层窑洞的主要作用是( C ) A.躲避风沙 B.储存食物 C.夏季避暑 D.蓄水饮用 解析:新疆吐鲁番夏季气温高,下层窑洞是掏山而建,夏季室内温度较低,可以避暑。上层平房和下层窑洞均能储存食物,故储存食物不是下层窑洞的主要作用。该地房屋建造在山上,比较密集,下层窑洞蓄水也不方便,也没有独特的防风沙作用。 8.麻扎村是传统民居,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 D ) A.拆旧建新 B.整旧如新 C.建新如旧 D.修旧如旧 [新考向·生活情境]位于昆明滇池边的河泊村,地下、墙面、庄稼地里到处都是螺蛳壳。生活在这里的古人,从滇池里捕捞螺蛳当食物,吃剩的螺蛳壳敲碎了,然后和灰土、淤泥混合在一起,用来铺设房屋、护坡。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螺蛳壳村落已经被拆除。结合下图,完成 9~11 题。 9.河泊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 6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有著名的湖滨贝丘遗址。最初建造“螺蛳壳村”时( A ) ①当地是乡村 ②当地是城镇 ③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④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最初建造“螺蛳壳村”是在3 600多年前,当时这里属于乡村,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 10.根据“螺蛳壳村”的建筑特点和独特的建筑材料,可推测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B ) ①气候寒冷 ②气候干燥 ③降水较多 ④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从材料可知,“螺蛳壳村”的建筑屋顶坡度较大,因此当地降水较多;当地螺蛳壳众多,反映了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11.为保护颇具特色的“螺蛳壳村”,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D ) A.拆除所有房屋后集中建高楼 B.禁止外人进入 C.变更房屋建筑材料 D.加强保护,让更多人了解古滇文化 【创新运用】 12.厦门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市的语言、人种、宗教进行了社会调查。下面是该兴趣小组的调查报告: (1)语言:在厦门大部分人说 汉 语;有同学采访一位来自厦门大学的美国留学生,该学生使用的 英 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2)人种:厦门本地人属于黄种人,此人种主要分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