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9928

水位上升了多少?——初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1课时 表格式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0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水位,1课时,青岛,数学,上册,五年级
  • cover
课题 (主题) 水位上升了多少?———初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课时 第1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本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内容。学生应能进行简单的小数除法运算,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标强调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意义,经历算法的探索过程,体会转化思想的应用。本课通过“三峡大坝蓄水3天水位上升9.84米”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的问题,从而引出9.84÷3的计算任务。 教学中应注重算理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小数除法可以转化为整数除法来思考,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二、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在“三峡大坝蓄水”这一真实情境中,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能正确列出算式9.84÷3,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感知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2.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单位换算)、观察竖式、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将米转换为分米或厘米进行计算的转化思想,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明确“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学习重点 1. 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根据情境正确列式。 2.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能正确地写出商的小数点位置。 四、学习难点 理解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 理解当余数不够除时,需要在被除数末尾添0继续除的算理。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1. 情境提问:观察教材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否列出正确的算式?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列式能力。 2. 小组汇报:展示将9.84米转换为984厘米再除以3的计算过程,说明每一步的意义,评价其对转化思想的理解。 3. 竖式纠错:出示错误的竖式(如小数点未对齐、漏写小数点等),让学生指出错误并改正,评价其对计算规则的掌握情况。 4. 课堂练习:独立完成几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题目,教师巡视检查计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小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整数除法、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为后续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三峡大坝”这样的国家工程有浓厚兴趣。他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初步接触过“转化”思想,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部分学生对于小数点的处理仍较为敏感,容易出现位置错误。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如单位换算),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分析,强化对算理的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七、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图,激发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简笔画出三峡大坝的轮廓,并讲述:“同学们,2003年6月1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正式开始蓄水。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我们来看一个数据:蓄水3天,水位上升了9.84米。” 随即在黑板上写下“蓄水3天,水位上升9.84米”,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信息,感受数据的真实性与震撼力。 提问:“看到这个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一共上升了多少米?”“每天上升多少米?”“哪一天上升得最多?”等。 对于“每天上升多少米”这个问题,教师予以肯定:“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位上升的速度。” (2)、明确问题,列出算式。 追问:“要求‘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应该怎样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总高度÷天数”,即“9.84 ÷ 3”。 教师板书算式:9.84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