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学科年级: 高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本章重点和中心内容,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是学习下一节的重要铺垫.本节是探索规律的实验,重点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动脑进行设计研究,体会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只有让学生在实际的设计和操作中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研究的方法,达到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科学探究(1).使学生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用控制变量法实现. (2).指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3).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表格,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4).经历实验的操作和测量过程,以及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体验如何平衡摩擦阻力,减小系统误差(钩码所受的重力不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等)的操作办法。3、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态度.4、教学重点和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初中物理两年的学习,科学探究思想对学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但学生受其影响较大的还是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一些常识,对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定量关系进行合理的猜想.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利用多媒体投影图2.分组定性讨论组I:物体质量一定,力不同,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 组2:力大小相同,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 3.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取决于哪些因素 定性关系如何 组1生: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应该随着力的增大而增大.组2生:当力大小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所以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通过学生讨论得出:1.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受的力有关系.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2. 力应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以上图为例,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相等,不参与加速度的提供。 1.让学生理解加速度与哪些量有关。2.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我们常常 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1.让学生阅读课本,给合参考案例设计实验,分组讨论,分析出实验的原理。2通过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在组1中,研究对象是小车,拉小车的力认为是小盘与重物的重力,在组2中,也是认为拉小车的力是小盘与重物的重力,那么拉小车的力究竟等于不等于小盘与重物的重力呢?讲解:我们以参考案例2给大家分析: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其所受的合力F以及质量M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通过受力分析,小车是受到摩擦力作用的,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在不挂砝码和盘时,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能在斜面上匀速运动(可从打出的纸带上点迹是否均匀来判断)。这时,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重力在沿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平衡,即。平衡摩擦力后,绳的拉力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力,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