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理性之光 人性之美 求真求善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群文阅读 为什么取这样一个标题? 1.紧扣单元教学主题:“理论的价值” 2.抓住两篇文章的关键内容与共性所在 两篇文章的文体都是? 这类文章在考试中如何考的? 社会科学论著 论述类文本: 3(客观题)+2(主观题),共17分 4.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2024年试题 2023年天一统考试题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两则材料均以“长征”为中心进行论述,但论述的角度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曾薇《长征精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回忆考题 ①首先,文章中指出……问题(针对……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用……论证方法加以论证 ②接着,提出分论点1……,用……论证方法加以论证。 ③然后,提出分论点2……,用……论证方法加以论证。 ④最后,得出结论…… 分析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结构【答题模板】 行文思路 学习目标 1. 理解两篇文章的关键概念,了解作者的立场与作品的历史背景。 2. 梳理两部作品的论述思路,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理念。 3. 探究两篇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 一、知人论世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其返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河北献县人,著名哲学家。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有《中国哲学大纲》、《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谭理》等重要哲学论著。 1.了解作者 2.写作背景 写于1992年4月,当时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人心浮动,社会风气渐趋浮躁,一些学者文人也受到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言辞浮夸,张岱年有感于此并写了此文,深刻阐述了自己的治学宗旨———诚”,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呼吁为文、做人都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以“直道而行”,作为自己的立身之则。 《怜悯是人的天性》 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该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竞赛而撰写的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是论述文中价值很高的一种文体,它的写作不是一时的有感而发,不是简单地零敲碎打,也不是肤浅地泛泛而谈;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专门的学术研究之后呕心沥血的长篇论文著作。 学术论文按研究学科,可分为自然科学论文、社会科学论文; 按研究内容,可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 按写作目的,可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学术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创造性。 3.文体知识 《修辞立其诚》 “修辞立其诚”,《易传》的美学观点。修辞,建立言辞。诚,思想诚正。意为建立言辞以表现自己美好的品德。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认为言辞的好坏取决于是否真诚地表达了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 题目出处: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 《周易·乾卦·文言》 【译句】君子应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忠信,则可以增进品德;通过真诚的修饰言辞,可以成就事业。(这句话强调了真诚在言辞和事业中的重要性) 【解读】“进德”与“修辞”相较,应首先“进德修业”,然后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