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3445

10.1《劝学》任务式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5675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1,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古人是如何看待读书的? 1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 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左宗棠 2 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左宗棠 3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对联集锦》 4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发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 5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李诩xu 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宋 赵恒《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三字经》:石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 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鼓励我们学习要勤奋,除此之外,学习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荀子》里的名篇《劝学》。 唐 颜真卿 荀子 学习目标 1.了解荀子和《荀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学习如何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合理论证。 4.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作者及作品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时人尊称他“荀卿”。曾到齐国游学,后三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来到楚国。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主张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劝”是“勉励、鼓励”的意思。 劝学意思是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作《劝学》的?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官祭酒。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稷下学官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 中zhòng绳 輮róu以为轮 有yòu槁暴pù 参省xǐng 知zhì明 须臾yú 跂qǐ而望 舆yú马 舟楫j 生xìng非异也 跬kuǐ步 骐骥jì 驽nú马 锲qiè而不舍 金石可镂lòu 二螯á o 要求:诵读全文,读准字音。 任务一:诵读课文 要求:自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知识(实词、虚词以及句式),培养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任务二:译读课文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方法: ①留(保留) ②删(删除) ③换(替换) ④调(调语序) ⑤补(补出省略成分) ⑥变(灵活变通)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中绳:合乎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輮:通“煣”,(用火烤)使弯曲 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有:通“又” 槁暴:槁,枯 暴,通“曝”,晒 就:动词,靠近,接近 参:验,检查。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知:通“智”,智慧 状后 状后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尝:曾经 须臾:片刻 所学:所+V = 名词性短语 跂:踮起脚后跟 彰:明显,显著 假:借助 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