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思想政治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1.准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根本立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学会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及评价历史人物。 3.科学认识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本质及危害。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1.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决定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 2.不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了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经济基础。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书写者和创造者。 7.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要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辩证理解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关系,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杰出历史人物。 8.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要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思维拓展]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也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暗流涌动,肆意歪曲历史、否定领袖、抹黑英雄,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1)研究历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是科学研究历史的必由之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有助于深入历史实际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准确把握历史进程;有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历史的主流,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不至于陷于历史的细节而不能自拔;有助于从凌乱的历史现象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探寻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使人们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就是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史、国史、军史。历史虚无主义以历史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用孤立、片面、曲解的方法分析、观察历史,虚化事实,否定历史的客观性,随意歪曲历史真相;虚化规律,否定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理,否认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大趋势。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企图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课堂篇 议题探究 探究一 (1)阅读上述材料,谈一谈马克思阐释了哪些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原理。 (2)习近平为什么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当代价值 提示 (1)①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决定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了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形成了社会基本矛盾,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高度概括了唯物史观,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直到现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时,仍然不能离开唯物史观的指导。 探究二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哪些因素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