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0363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2.6《春》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69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语文,七年级,人教,新疆,专用,教学设计
  • cover
《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认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问题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的教学始终贯彻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育理念,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宗旨。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春》选自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第 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介绍有关“美”的知识,重视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让学生体会“美”的散文语言并学会如何描写景物(绘形、绘声、绘色),掌握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意义与运用。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春》这个例子则是本单元的开篇,承担着让学生体会景的美以及写景的各种手法(选择角度、描写手法),为接下来学习更深的写景散文、抒情写景散文和诗歌等打下基础。而且文本也承担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学审美能力培养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课文简析: 本文是作者朱自清在1928年至1937年间 写的,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对于春天也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赞唱。本文通过盼春、绘春、赞春三个大层次来进行描写。第一段总起“盼春”,接下来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等方面分写“绘春”,其中还穿插有昆虫、鸟儿、牧童、行人、农人、房屋、风筝和一些春天里的活动的描绘,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活泼,画面生动,读来让人赏心悦目;最后,作者进行“赞春”,颂扬春那充满生命和活力的力量。 【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的角度看,初一学 生接触的散文作品不多,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还不能很好地掌握与运用,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的语言魅力也是知之甚少,没有形成很好的价值判断,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 从情感与价值观层面看,初一学生生活和社 会阅历都较低,对于“美”的认识也只是一般性的。同时,初一学生又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欲,对于美丑有自己的粗略判断,而且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但也很容易被误导,因此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学会分辨美、欣赏美、记录美,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从中获得对生命与美的意义的理解。 另外,初一学生本能地对优美的文学作品有好感,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如一缕清新的春风,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本文生字词语,理清文章结构和线索; 揣摩文中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的主流情感。 熟读课文,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将文章流畅地背诵。 过程与方法: 概括全文信息,整体感知,品味咀嚼作者的语言魅力; 在欣赏解析文章语言的同时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提高诵读能力和评点阅读的能力,养成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盼春、绘春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领略结尾处作者对春的赞扬以及背后的人生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生动形象、清新隽永的语言,品味咀嚼作者的语言魅力。 品味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艺术力量 【教学难点】 在体会语言的同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 发的“赞春”之情,结合课文实例理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同时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能辨别、鉴赏美。 【教学方法】 教法 教法 依据 阅读法 “万法读为本”,优美的文字需要读,不仅可以培养语感,锻炼朗读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