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素养评价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满分:80分;时间:80分钟;范围:第一单元完,P1 ~P24)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1—15 16 17 18 得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均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你选出来。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两句民间俗语反映了中国人怀有浓厚的乡土情结。这种乡土情结属于社会关系中的 (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亲属关系 2.以下是某班“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路线图,根据路线内容推测,该活动主题应该为 ) 路线一:感受科技发展魅力———陕西科学技术馆 路线二:探寻传统文化奥秘———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路线三:领略绿色发展之美———绿色发展示范区 A.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B.参与社会实践,完善社会关系 C.关注社会发展,感受世界巨变 D.走进社会生活,增强综合素养 3.中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培养关心国家和社会的情感,提升责任担当意识。某校道德与法治兴趣小组准备开展“走进社会生活,培养亲社会情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下面是他们的活动过程。你认为他们活动设计最合理的路径是 ( ) ①深入调查,做好记录 ②分析原因,形成报告 ③发现问题,及时关注 ④召开会议,确定场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②→③ “宅垒”指的是喜欢猫在家里,整天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他们把所有最美好的时光都交给了虚拟的网络。某校针对这一现象,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集体活动,鼓励这些“宅竞”参加校园足球对抗赛、走上街头清理小广告、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据此,完成4、5题。 4.上述活动的开展 ( ) ①使青少年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更深刻 ②有利于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能够保证“宅童”现象不再发生 ④能够将所有的“宅童”拉回到现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沉迷于网络世界 ( ) ①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②能够更好地感受网络的独特魅力 ③属于普遍现象,不必在意 ④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6.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 ①参与志愿活动,涵养精神品格、塑造健康人格 ②参加劳动实践,体会劳动辛劳,拒绝体力劳动 ③参加公益活动,积极服务他人,传递社会温暖 ④答应同学请求,考试传递答案,提高考试成绩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也就没有社会生活。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让社会更美好,公民应当 ( ) ①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制裁违反公德的行为 ②遵守法律规范,学会明辨是非善恶 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④主动放弃当前学业,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互联网+”是个热词,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改变、提升衣食住行等传统产业和行业。出现了移动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支付、在线打车等生活服务。材料表明 ( ) ①网络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 ②借助网络能解决所有难题 ②网络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我国积极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先后制定了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五部专门法律,通过编纂民法典、制定刑法修正案,对网络新业态下的保护民事权利、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等作出专门规定。这有利于 ( ) ①更好地净化网民上网环境 ②确保人人都合理利用网络 ③杜绝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生 ④推动网络业态法治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