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4512

每块腊肉多少钱?——求商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第5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91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每块,青岛,数学,上册,五年级,教学设计
  • cover
课题 (主题) 每块腊肉多少钱?———求商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 课时 第5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本课时学习“求商的近似值”,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重要内容。学生应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标强调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近似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本课通过“一盒腊肉有8块,花了97元”这一生活化的问题,引出97÷8=12.125的精确结果,进而讨论“平均每块腊肉多少钱”在实际支付中的表示方式。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涉及货币计算等实际场景中,通常不需要无限精确的结果,而是根据需求保留到一定的小数位数(如分或角),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在“购买腊肉”这一真实情境中,理解97÷8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出精确的商为12.125,初步感知结果过于精确在实际应用中的不便。 2. 学生通过讨论不同保留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整数),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理解“精确到分”“精确到角”等实际含义,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选择保留位数。 三、学习重点 1.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将商保留到指定小数位数的方法。 2. 理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的实际意义。 四、学习难点 1. 理解为什么要对商进行取近似值,明确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 正确判断“四舍”还是“五入”,特别是在连续进位的情况下(如保留整数时12.125≈12)。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1. 情境提问:观察教材图片,你能提出什么与单价有关的问题?能否列出正确的算式并计算出精确结果?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基本计算能力。 2. 近似值讨论:组织学生讨论“12.125元”在实际支付中如何表示,分别尝试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说明理由,评价其对近似值意义的理解。 3. 方法展示:让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特别是讲解“看哪一位”“怎样舍或入”,评价其方法掌握的熟练度。 4. 课堂练习:独立完成几道需要取近似值的题目,教师巡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单位的规范性。 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体现。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但将这一方法应用于除法的商上,尤其是结合货币单位进行理解,仍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可能机械地套用规则,而不理解为何要这样做。因此,教学中必须强化情境体验,通过模拟购物、讨论支付方式等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12.125元”无法实际支付,必须进行简化。同时,应加强口述步骤的训练,确保学生能清晰表达“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5,所以向前一位进1”等推理过程。 七、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1)、呈现购物场景,提出核心问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三峡土特产专卖店。一位顾客买了一盒腊肉,一共有8块,总共花了97元。”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盒子,标注“8块,97元”。 提问:“如果你是店员,顾客问你‘每块腊肉多少钱’,你怎么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需要算出每块的价格,也就是97除以8。” 板书算式:97 ÷ 8 = (2)、计算精确结果,引发认知冲突。 让学生独立计算97÷8。巡视指导,确认结果为12.125。 教师:“我们算出了精确的结果是12.125元。这个价格能直接告诉顾客吗?顾客能付12.125元吗?” 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现实中的货币最小单位是“分”(即0.01元),没有“半分”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