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5393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624212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6课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约公元前 2070年 约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 476年 战国时期,一般指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核心素养目标 01 通过识读地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及分布,知道著名的兼并战争及其结果;了解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02 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知道都江堰概况及功能。(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03 学习商鞅不畏强权、敢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家国情怀) 壹·战国七雄 1.背景: ①诸侯国数量减少,统一趋势愈发明显。 春秋后期 春秋前期 战国初期 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控制齐国政权的田氏为齐侯,变姜氏齐国为田氏齐国。这就是所谓“田氏代齐”。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封在晋国新兴势力中胜出的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对比春秋后期和战国初期的形势图,有什么变化? 三家分晋 壹·战国七雄 2.战国七雄: 东 南 西 北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在中间 战国时期,诸侯们放弃“尊王攘夷”的旗号,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致力于拓展疆域。七国凭借强大的军力进行战争,战争的性质已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 战国形势 壹·战国七雄 3.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孙膑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经典的战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研究,借鉴和传颂。 围魏救赵 壹·战国七雄 3.著名战役: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减灶记 壹·战国七雄 3.著名战役: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山西东南部古地名),前261年秦攻赵。廉颇拒不出战。秦反间计成功易帅赵括。秦诱敌深入,合围赵军。被困46天后,赵括突围时被射杀,赵军投降。秦坑杀降军40万。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散布廉颇投降谣言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于是赵王起用赵括代替廉颇。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长平之战秦国打赢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歼灭战,为日后秦统一中国扫清了道路。 纸上谈兵 壹·战国七雄 3.著名战役: 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特点? 壹·战国七雄 4.兼并战争的影响: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阅读史料,结合教材,你如何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 消极: 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