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导入 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浮雕 金田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有十幅浮雕,“金田起义”浮雕是第二幅。第一幅浮雕是什么?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会刻上“金田起义”浮雕呢?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①结合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内容包括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等。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1846-1850年,两广地区水灾、旱灾、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①外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民族矛盾) ②内因:清政府剥削加重,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阶级矛盾) ②直接原因:广西自然灾害连年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原因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2、领导人 ②结合人物扫描,思考洪秀全创办的拜上帝会的特点。 人物扫描 洪秀全, 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 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 都没有考中。他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启示下,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 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醒世训》,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自称是上帝的次子(耶稣是长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 洪秀全(1814-1864) 特点:通过宗教表达农民平等自由思想,吸引贫困民众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过程———金田起义 ①阅读教材P16-19页的内容,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1851 1853 1864 1856 1860 发展阶段 时间 开始: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过程———永安建制 ①阅读教材P16-19页的内容,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1851 1853 1864 1856 1860 发展阶段 时间 开始: 金田起义 发展: 永安建制 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天王 洪秀全 东王 杨秀清 西王 萧朝贵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并不相等,分别为九千岁、八千岁、七千岁、六千岁、五千岁。东王以下诸王均受东王的节制,等级严格。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太平天国这一农民政权从一开始就是依照旧的封建体制进行内政建设,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过程———定都天京 ①阅读教材P16-19页的内容,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1851 1853 1864 1856 1860 发展阶段 时间 开始: 金田起义 发展: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城中之王的“国” 两横上长下短的“天” ②结合材料,思考《天朝田亩制度》在分田问题上有哪些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