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6141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8932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四川省,第一,答案,试卷,地理,次月
  • cover
四川省绵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4年5月1日,我国各地摄影爱好者们相约在当地拍摄日出照片,并同时在社交网络上传照片。保定市(39°N,114°E)的张先生在本地拍摄日出景观,上传时间显示为05:16,此时李先生恰好也上传了日出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月1日,保定市的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应为( ) A.18:16 B.18:44 C.19:00 D.19:32 2.李先生拍摄日出的地点最可能位于( ) A.北京(40°N,116°E) B.哈尔滨(45°N,127°E) C.济南(36°N,117°E) D.成都(30°N,104°E)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面图甲为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泰山站 4.泰山站建成开站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乙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莱芒湖、又称日内瓦湖,位于法国与瑞士边境,是西欧面积最大的湖泊。下左图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下右图)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季节莱芒湖区大风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6.关于材料中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形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大风越过汝拉山脉下沉增温,形成上冷下暖的逆温层结 B.莱芒湖的蒸发为下部气团提供水汽 C.晴天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水汽易冷凝成云 D.对流运动相对较强,云层最终呈现出层状向四周展开 城镇化地区不透水面积增加改变了水循环的过程.下图示意某城镇建设前后水循环过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8.相对于地面以上土壤和植物为主的自然状态,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使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风速加大 ②不透水面没有持水能力 ③城区气温升高 ④不透水面蒸发持续时间变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某段河流中下游的发育状况。读图完成小题。 9.关于图中甲乙两河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侵蚀岸,泥沙堆积量大 B.甲为堆积岸,泥沙堆积量小 C.乙为侵蚀岸,泥沙堆积量小 D.乙为堆积岸,泥沙堆积量大 10.若未来一段时间,乙处沉积的颗粒物逐渐变大,说明该河流在演化过程中的流速变化是( ) A.没有变化 B.先慢后快 C.逐渐变快 D.趋于缓慢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显著。云南省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现象。下图示意1986年和2010年该省不同海拔范围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该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呈单峰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降水 B.温度 C.地形 D.植被 12.1986—2010年,该省以下海拔范围中,当地人类活动引起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量最大的是( ) A.<1000m B.3000~4000m C.4000~5000m D.>5000m 13.1986—2010年,气候变暖对该省海拔5000m以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植被增多,有机碳来源增加 B.温度升高,有机碳分解加快 C.冰川退缩,有机碳侵蚀减弱 D.降水增加,有机碳侵蚀增强 水母雪兔子,因外观形似小白兔和水母而得名,生于海拔3000—5600m的砾石山坡、高山流石滩。水母雪兔子是多年生一次开花植物,花朵颜色多为紫红色并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其以全草入药,主治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