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07360
第6课《国家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656816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6课
,
国家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
课件
,
37张
,
ppt
(
课件网
) 12.13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第一单元第6课 一、教学目标 铭记历史 | 勿忘国耻 1. 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 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3. 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 二、教学过程 铭记历史 | 勿忘国耻 (一)【导语设计】 每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国家为了过去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共同捍卫世界和平! 二、教学过程 铭记历史 | 勿忘国耻 (一)【导语设计】 (1)南京大屠杀背景介绍 详细讲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城陷入了人间地狱。” 1、写作背景 二、教学过程 铭记历史 | 勿忘国耻 (二)【背景介绍】 (2)国家公祭日的介绍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1、写作背景 二、教学过程 铭记历史 | 勿忘国耻 (二)【背景介绍】 “钟声”是《人民日报》以此为笔名的国际评论,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把“中”字改成“钟”,取“警世钟声”的寓意。自2008年11月此笔名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2、作家简介 二、教学过程 铭记历史 | 勿忘国耻 (二)【背景介绍】 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它融新闻和评论为 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作用。新闻述 评可以说是一种边缘体裁。它介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述评结合。新闻述评内容上往往述多于评,但它的重点是评,述的目的是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3、文体知识 二、教学过程 铭记历史 | 勿忘国耻 1. 读准字音 初衷(zhōng) 杀戮(lù) 呓语(yì) 篡改(cuàn) 磅礴(páng) 妄图(wàng) 辱没(mò) 铭记(míng) 彰显(zhāng) 惨绝人寰(huán) 振聋发聩(kuì) 无处遁形(dùn) (三)【整体感知】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铭记历史 | 勿忘国耻 2. 解释词语: 杀戮 (lù) : 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无辜。 篡(cuàn)改:别有用心的改动或曲解。 抵赖(lài) : 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 呓(yì)语:即“梦呓”。梦话。 遁(dùn)形:隐藏形体。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铭记历史 | 勿忘国耻 2. 解释词语: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彰(zhāng)显:鲜明地显示 惨绝人寰(huán) :人世间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振聋发聩(kuì):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二、教学过程 铭记历史 | 勿忘国耻 2、文意归纳 (三)【整体感知】 1.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2 范进中举 第2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25-09-15)
1 沁园春·雪 课件 --语文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25-09-15)
2 我爱这土地 课件 --语文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25-09-15)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课件 --语文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25-09-15)
23 三顾茅庐 课件 --语文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25-09-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