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第3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复习与关联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复习课 第3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围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展开复习,涵盖观察物体、线与角的认识、长度单位的学习等内容。通过回顾整理,强化学生对图形特征和测量方法的理解,提升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对图形有一定认识,但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把握不足。在画知识结构图和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梳理。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识别其中的线、角和不同形状。 2. 观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体会观察角度对形状的影响。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线、角的特征和分类,以及不同长度单位的适用范围。 2. 思考如何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路径长短、围成长方体等。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观察结果和解题思路。 2. 能够与同学交流图形认识与测量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线与角、长度单位等图形认识与测量的知识。 2. 熟练运用三角尺画角、圆规比较线段长短等技能。 3. 理解不同长度单位的进率,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难点 1. 画“知识结构图”整理学过的知识,形成自主梳理的意识。 2. 从不同角度准确判断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3. 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距离、判断能否围成长方体等。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三角尺、圆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知识结构导入 (1) 教师展示小红整理的“知识结构图”,说:“同学们,这是小红整理的关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知识结构图,大家仔细观察,看看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观察。 (2) 教师提问:“从这个结构图中,你能看出我们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图形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 (4) 教师布置任务:“现在大家也试着画一画这样的知识结构图,把我们学过的图形认识与测量知识整理一下。” (5) 教师巡视学生画图情况,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6)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层次。 (7) 教师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思路。 (8) 教师总结:“通过画知识结构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 1. 观察小红的知识结构图,思考包含的知识内容。 2. 回答教师关于知识内容的问题。 3. 尝试画自己的知识结构图。 4. 展示作品并介绍思路。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回答准确: 画图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整理复习的兴趣,初步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为后续复习奠定基础。 知识梳理 观察物体复习 观察物体讲解 (1) 教师展示题目:“连一连,小红、小丽、小亮、小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说:“大家思考一下,如何判断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引导学生分析。 (2) 教师提问:“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回答。 (3) 教师总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常常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观察者的位置和物体的特征来判断看到的形状。” (4) 教师展示题目:“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小丽、小亮、小明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让学生独立解答。 (5) 教师巡视学生解答情况,观察学生对观察角度和物体形状关系的理解,给予个别指导。 (6) 教师请学生回答答案,并让他们解释解题思路。 (7) 教师强调:“在判断观察到的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