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关0的乘法》第4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 笔算乘法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4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算法基础上,对特殊情况“有关0的乘法”进行探究。它是乘法运算的重要补充,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乘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乘法运算能力,但对于0在乘法中的特殊性质理解有难度。他们习惯常规乘法计算,对于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易出错,需通过实例和练习强化理解。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生活中与0相关的乘法实际问题,如盘子里无桃子等情境。 2. 观察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发现其特点。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原理,理解其在乘法运算中的意义。 2. 思考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语言描述0和任何数相乘的结果及相关乘法的计算过程。 2. 能够与他人交流分享解决有关0的乘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 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 能准确计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难点 1. 理解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 2. 正确处理乘数中间有0时的进位问题。 3. 灵活运用有关0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桃子图片、竖式计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旧知复习 (1) 教师展示口算题:“17 + 0、17 - 0、0 + 205、205 - 0。”让学生快速口算,回顾0在加减法中的特性,即“0”和任何数相加还等于原来的那个数,任何数减“0”也还等于原来的那个数。 (2) 教师展示竖式计算题:“182×2、448×6。”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竖式计算,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计算情况。 (3) 教师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计算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观察。教师对板演的学生进行点评,强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关键步骤,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进位数字的处理等。 (4) 教师提问:“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为学习有关0的乘法做铺垫。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检查练习本上的计算结果,交流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交流情况,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7) 教师展示生活中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例,如“每个书包182元,买2个书包多少钱?”让学生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8)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关0的乘法。 1. 进行口算和竖式计算练习。 2. 上台板演并接受评价。 3. 参与小组交流,总结计算方法。 4. 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实例问题。 评价任务 口算准确: 竖式规范: 交流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0在加减法中的特性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巩固旧知,为学习有关0的乘法奠定基础。组织小组交流和解决生活实例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自然引出新课。 探究0和任何数相乘的结果 桃子情境引入 探究规律 (1) 教师展示教材第49页例4的情境图,说:“同学们,看这幅图,7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盘子里没有桃子,可以用0表示桃子的数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明确是求7个0相加是多少。 (2) 教师让学生用加法计算7个0相加的结果,即0 + 0 + 0 + 0 + 0 + 0 + 0 = 0。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用乘法计算,提问:“可以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引导学生列出0×7 = 0或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