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8900

第五单元 第1课时《线段、射线、直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日期:2025-11-0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511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五,单元,1课时,线段、射线、直线,人教,三年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线与角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线和角知识的起始课。它为后续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等知识奠定基础。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事物感兴趣。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线,但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和区别缺乏深入理解。教学中需结合实例和操作,帮助他们掌握知识。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生活中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实例,如拉紧的线、光束等。 2. 观察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图形,发现它们的特征。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它们的延伸情况。 2. 思考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语言描述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2. 能够与他人交流分享解决与线段、射线和直线相关问题的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掌握它们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2. 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3. 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1. 体会射线和直线的无限延伸性。 2. 准确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3. 运用“两点间线段最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圆规、绳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情境引入 (1) 教师展示生活中包含各种线的画面,如拉紧的线、绷紧的弦等,提问:“找一找,画面里藏着哪些线?这些线有什么共同的名字?”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思考问题。 (2) 教师进一步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线都是直的,两端都是固定的,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3) 教师讲解:“像这样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为了表述方便,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线段,比如线段AB或线段BA。”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并标注字母。 (4)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看作线段,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5) 教师提问:“怎样画一条线段呢?”引导学生思考画线段的方法,强调要画出两个端点。 (6)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线段的过程,边画边讲解:“先确定两个端点,然后用直尺把这两个端点连接起来,就画出了一条线段。” (7) 教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线段,并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看是否画对。 (8) 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长度是有限的。” 1. 观察画面,寻找线并思考问题。 2. 说出生活中线段的实例。 3. 思考并学习画线段的方法。 4. 在练习本上画线段并同桌互查。 评价任务 观察准确: 举例合理: 画图规范: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线段的概念。让学生举例和画线段,加深对线段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射线和直线 知识拓展 深入探究 (1)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AB,然后说:“如果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会得到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想象。 (2) 教师讲解:“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可以用它的一个端点和它上面的另一点来表示,比如射线AB。”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射线并标注。 (3) 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看作射线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光束等,加深对射线的认识。 (4) 教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教师巡视指导,强调要画出一个端点。 (5) 教师再次在黑板上画出线段AB,提问:“如果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又会得到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 (6) 教师讲解:“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