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角的认识》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角的认识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线和角”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的认识是学习几何图形的重要基础,为后续学习角的度量、分类等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对直观事物感兴趣。他们在生活中对角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角的数学概念缺乏准确理解。教学中需结合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和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生活中各种角的实例,如剪刀、扇子等,初步感知角的特征。 2. 观察角的图形,发现角的组成和特点。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角的定义,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2. 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理解角的大小只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语言描述角的组成、符号和表示方法。 2. 能够与他人交流分享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和画角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组成、符号和表示方法。 2. 会用尺子画角。 3. 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 难点 1. 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2. 用准确语言描述角的概念和大小比较方法。 3. 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扇子、三角板、直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情境引入 (1) 教师说:“同学们,老师布置的作业是预习角。有的同学说牛角、眼角,其实这些都不是数学概念的角。那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学中的角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教师展示生活中含有角的图片,如剪刀、钟面、三角板等,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角。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能不能找到角。”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3) 教师提问:“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让学生初步思考角的特征。 (4) 教师展示一些角的图形,说:“这些图形都是角。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一下。”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图形。 (5) 教师指着一个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有一个点和两条线。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线就是角的边。”讲解角的组成。 (6) 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角,如手指间的角、膝盖弯曲形成的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 (7) 教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角呢?”让学生举例,进一步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8)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角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 思考数学中角的概念。 2. 观察图片,寻找角。 3. 在身体上找角并举例。 4. 倾听教师总结。 评价任务 思考积极: 观察仔细: 举例丰富: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探究角的定义和组成 知识讲解 角的定义 (1)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说:“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并在图上标注顶点和边。 (2) 教师强调:“这里的点就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就是角的边。角的两条边是射线,是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的。”加深学生对角的定义的理解。 (3) 教师展示不同开口方向和边长短的角,说:“大家看,虽然这些角的开口方向和两条边的长短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角的共同特点。 (4) 教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几个角,并同桌之间互相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5) 教师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呢?”让学生回答,巩固对角的组成的认识。 (6) 教师讲解角的符号:“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读作‘角’。”并在黑板上写出角的符号。 (7) 教师介绍角的表示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