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拆盒子》第2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的内容,以“拆盒子”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这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立体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培养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能力,体现“做中学”理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初步观察和操作能力,能通过实践感知图形特征,但空间观念尚在发展初期,对立体图形展开图缺乏系统认识。需借助具体操作和直观演示,帮助他们理解面与面的关系,提升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发现其面与面之间的连接特点。 2. 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过程,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如何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得到展开图,理解相对面的特征。 2. 思考不同展开方式的异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2. 能够清晰表达自己在操作和思考过程中的发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面的特点。 3. 掌握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基本方法。 难点 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中面与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2. 能在展开图中准确找到原来纸盒上的6个面。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刀、红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与问题 知识回顾与引入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图片,提问:“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从面、棱、顶点等方面进行描述。 (2)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们有把它们拆开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拆盒子。”并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课题“拆盒子”。 (4) 教师再次强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5) 教师展示一些精美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包装盒,说:“这些盒子不仅外观漂亮,里面还可能藏着很多惊喜呢。如果我们把它们拆开,会发现什么秘密呢?”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兴趣。 (6)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盒子的外观,提问:“从外面看,我们能看到盒子的哪些部分?如果把它拆开,又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初步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7)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拆开盒子后的样子,说:“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猜看把盒子拆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8) 教师对学生的猜测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1. 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回答问题。 2. 思考是否拆开过盒子。 3. 对拆开盒子后的样子进行猜测。 4. 倾听教师的总结和评价。 评价任务 知识回顾: 问题思考: 大胆猜测: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和展示实物,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立体图形的展开特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与发现 长方体展开探究 操作指导 (1)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长方体纸盒和红笔,说:“先想一想可以剪开哪条边,再用红笔描出来,最后剪开试一试。”并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要细心,不要剪断盒子的面。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3) 教师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尝试不同的剪开方法。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4) 教师说:“哪位小勇士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