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 控制燃烧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及二氧化碳的性质 1.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如图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CO2压入地下实现碳封存,CO2分子间隔变小、运动停止 B.途径①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途径②会使海水酸化 D.化石燃料燃烧使CO2排放量增加 2.将充满空气的气球放置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气球沉入底部(如图甲)。若要使气球位置出现图乙中的变化,可以将密闭容器中的空气换成下列气体中的 ( ) A.氢气 B.甲烷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 A.作燃料 B.参与光合作用 C.固态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 D.制碳酸饮料 4.向一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放入一片蓝色石蕊试纸,注入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玻璃片,上下振荡,再将其倒置(如图),把手移开,玻璃片没有掉下来。蓝色石蕊试纸在注入蒸馏水并振荡后变红。依据现象一定能得出对应结论的是 ( ) A.玻璃片没有掉下证明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玻璃片没有掉下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C.振荡后试纸变红证明CO2与水反应产生酸 D.振荡后试纸变红证明CO2与石蕊反应变红 5.某小组同学研究等体积的水和澄清石灰水分别吸收CO2的效果,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曲线①表示水吸收CO2的效果 B.两种液体吸收CO2的过程均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澄清石灰水比水吸收CO2的效果好 D.紫色石蕊试液加入吸收了CO2的水中会变红 6.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如图A所示,点燃两根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如图B所示,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C所示,打开瓶盖,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软塑料瓶中,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出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碳循环”“氧循环”和“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已知图1反应条件为常温,图2转化1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B.守恒观:图1中物质X和图2中物质Y为同种物质 C.微粒观:绿色植物发生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变化观:“水循环”主要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循环中水分子的数目改变 8.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材料的过程,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实现其经济价值。如图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部分途径: (1)海水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转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化工产业中,常用原子经济百分比来衡量工艺效率,公式是:原子经济百分比=×100%。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合成乙醇,该反应同时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原子经济百分比是 。 (3)除图中实例外,请列举生产、生活中二氧化碳的用途,并指出其应用的性质: (答一条即可)。 (4)践行绿色理念,共建美丽家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作物秸秆发酵制沼气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废弃电池深埋地下 D.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双碳目标 1.实验室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不需要选用的仪器是 ( ) 2.如图是小明在实验室进行二氧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