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个词语分别是什么含义吗? 教养、涵养、素养、修养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培养。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素养:所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修养: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 怎样获得教养呢? 1.积累基础知识,理解并阐释文中的主要内容,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 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了解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黑塞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探讨阅读经典作用,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教学目标 作者介绍 赫尔曼 黑塞(1877— 1962),德国作家、诗人,他自幼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具有心理的深度,因此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1904 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德米安》《荒原狼》等。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二战后,黑塞主要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诗歌、散文、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 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他非常仰慕中国文化,对中国诗歌十分着迷,特别崇拜孔子、老子、庄子。“老庄哲学”对他的创作有明显的影响。1962 年8 月病逝于瑞士。 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文学常识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的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 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份授予五个奖项的获得者。文学奖就是奖项之一。 文学院院士、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的文学史和语文教授、历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国作家协会主席才有权推荐候选人,本人申请不予考虑。推荐书每年1月1日前交瑞典文学院,11月1日前后公布选拔结果。授奖一般是因为某作家在整个创作方面的成就,有时也因为某一部作品的成就。 文学常识 一百多年来,1914、1918、1935、1940至1943年因战争没有颁发,1904、1917、1966、1974年奖金由二人平分。 根据创立者的个人遗嘱,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1900年经国王批准的基本章程中改为“如今以来创作的”或“如今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著作。文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基金会统一管理,由瑞典文学院评议和决定获奖人选,因此,院内设置了专门机构,并建立了诺贝尔图书馆,收集各国文学作品、百科全书和报刊文章。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德国诗人雨果·巴尔 他那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对我来说,黑塞植根于乡土、德国与浪漫的毕生巨著属于我们时代最高、最纯的精神上做的尝试与努力,虽然作品有时表现出奇怪的孤僻,远离世俗时时而幽默、恼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