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0613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373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气压带,和风,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 cover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如亚马孙平原、地中海沿岸、欧洲西部、塞伦盖蒂草原)的气候类型与气压带风带的关联,认识气候分布的区域差异(如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30°~40°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建立 “气压带风带位置→气候类型→区域特征” 的空间关联,理解地形、洋流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叠加影响(如欧洲与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差异)。 综合思维:结合气候图表(气温降水柱状图)与气压带风带移动动画,从 “气压带风带性质→水热条件→气候特征→自然景观” 的逻辑链,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单独控制(如赤道低压→热带雨林气候)、交替控制(如副高与西风→地中海气候)对气候的影响,及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叠加作用,培养多要素系统性分析能力。 地理实践力:通过 “绘制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分布关联图”“分析本地气候特征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提升地理图表绘制与现实问题解读能力;学会利用气候数据(气温、降水)判断气候类型,结合课件活动分析气候分布规律,掌握地理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方法。 人地协调观:通过讨论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气候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如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种植业),及气候灾害(如热带草原气候旱涝)的应对,认识人类活动需顺应气候规律,理解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气候环境” 的重要性,如地中海气候区发展耐旱作物。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单独控制对气候的影响:低压带(多雨)与高压带(少雨)、风带(湿润 / 干燥)对应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如赤道低压→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中纬西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 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副高 + 西风)、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 + 信风)的季节特征与分布,如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热、冬季温湿。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与特征:热带、温带、寒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纬度、海陆位置及气温降水特征,如热带气候全年高温,温带气候四季分明。 (二)教学难点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的形成(赤道低压带北移→湿季,南移→干季),塞伦盖蒂动物迁徙的时间与气压带移动的关联。 多因素叠加下的气候差异:如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平原地形 + 北大西洋暖流),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狭长(落基山脉阻挡),理解地形、洋流对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叠加作用。 气候类型的综合判断:结合气温(最冷月均温)、降水(季节分配)判断气候类型,如 “最冷月均温>15℃+ 全年多雨” 为热带雨林气候,“最冷月均温 0~15℃+ 雨热不同期” 为地中海气候。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以课件中的典型案例(亚马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塞伦盖蒂热带草原气候)为核心,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将理论与现实景观结合。 小组讨论法:围绕 “活动 ———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欧洲与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差异” 等问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结合图表发表观点,深化理解。 直观演示法:展示气压带风带移动动画、气候类型气温降水柱状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将抽象的气候形成过程具象化,帮助突破难点(如气压带移动与干湿季)。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绘制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关联图”“分析本地气候数据”,通过动手强化对知识的记忆与应用,提升地理实践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5 分钟) 展示课件中塞伦盖蒂动物迁徙案例:“每年 5 月中下旬,塞伦盖蒂食草动物向北迁徙至马萨伊马拉,10 月回迁。思考:为什么 5 月离开塞伦盖蒂?10 月为何回迁?” 引导学生猜想与 “降水季节变化” 有关,进一步追问 “降水变化的原因是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