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0636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414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学年,纲要,中外,高中,统编
  • cover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时目标】 掌握重难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中国社会的回应 突破易错点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课堂巩固·当堂练】 1.有学者指出:乾隆后期的“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 (  ) A.清朝综合国力的落后 B.东西方发展趋势迥异 C.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 D.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 2.近代某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清政府因此被迫接受协定关税,该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论及近代某一思想,有学者指出:“这是近代中国最具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之一,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的新风尚,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先导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声。”这一思想指的是 (  ) A.三民主义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C.托古改制 D.“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课后必刷·当日清】 1.观察下表,侵略者这些权益的取得是在 (  )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太平天国运动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 2.清朝君臣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但十四年后英、法两国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说明当时 (  ) A.《南京条约》有利于维护和平 B.清政府具有近代外交观念 C.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西方国家违背了契约精神 3.乾隆二十五年至道光十五年(1760—1835年),清政府先后颁布了《防夷五事》《民夷交易章程》等并多次修订《防范夷人章程》。这反映出 (  ) A.外来侵略成为政府首患 B.政府具有一定防范意识 C.政府绝对禁止海外贸易 D.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4.(北京石景山·高一统考期末改编)英国在1800年到1820年间,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在4000箱左右,以后逐渐见长,从1839年到1840年,达到3.5万箱。由此导致了 (  ) ①英国对华的贸易逆差 ②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③中国军队战斗力下降 ④鸦片战争迅速爆发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鸦片战争爆发期间及战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第一组不平等条约。由此开始,中国社会的发展脱出常轨,改道易形。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 (  ) A.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 B.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力图借对外开放实现富国强兵 D.利用国际规则来维护国家权益 6.有学者指出,传统的中国人一直生活在“天下”,而不是“世界”上;近代“天下”几近耗尽生命,战争使“世界”降临中国,中国人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该学者意在说明 (  ) A.传统“夷夏观”遭到彻底摈弃 B.世界史地知识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新旧两种文化产生激烈冲突 D.鸦片战争引发中国思想界的嬗变 7.[学术情境]“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以及《望厦条约》开启了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的世纪,……中国人民为了挽救他们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就必须打败两个敌人,不仅要打败外国侵略者,而且要打败既不愿意也无能力保卫这个国家的封建统治者。”该论述揭示了 (  ) A.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B.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遭到破坏 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D.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共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宪法修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