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0696

西师大版三上3.2《除减混合运算》(教案)

日期:2025-11-1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21527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师大,三上,除减混合运算,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除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除减混合运算》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与代数”领域对第二学段(1-3年级)的要求: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掌握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四则运算顺序规则;发展运算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拓展与梳理内容。以“1个书包比1个文具盒贵多少元”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分步计算(先算1个文具盒的价格,再算差价)”过渡到“除减综合算式”的运算,明确“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的顺序;通过“试一试”的对比练习,整理出“先乘除后加减,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规则,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含括号等)奠定基础,是四则运算顺序系统化认知的关键环节。 教材在编排上遵循“问题解决→运算顺序探究→规则整理”的路径:先创设“购物比较价格”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用分步计算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将分步算式整合为除减综合算式,探究并明确“先除后减”的运算顺序;最后通过“试一试”的四类算式(除减、乘加、加减混合、乘除混合)练习,梳理出“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通用规则,体现从“具体问题解决”到“抽象运算顺序建构”的认知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表内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运算,且熟悉“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具备用分步计算解决含“除法与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经验,但对“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迁移应用需要强化,且对“先乘除后加减”的普适性及“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规则理解尚不深入。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能结合“买文具”的情境理解“先算1个文具盒的价格(除法),再算书包与文具盒的差价(减法)”的逻辑,但将这种情境逻辑抽象为“除减混合运算顺序”时,需借助对比练习巩固;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同级从左到右”规则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引导。 核心素养目标 1.能正确进行除减混合运算,掌握“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提升运算的准确性与熟练度。2.能结合“买文具”的实际情境,推理出“先算除法(求1个文具盒的价格),再算减法(求差价)”的运算顺序合理性,进而归纳出“先乘除后加减,同级从左到右”的通用规则,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能运用四则运算顺序解决生活中类似“价格比较”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4.建立“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模型,为后续四则混合运算学习提供认知框架。 教学重点 掌握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应用“先乘除后加减,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四则运算顺序规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放鞭炮。2.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5+41×2 70-15×4 20×5-20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平时大家会和家长一起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吧?师: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要比较价格,看看谁贵谁便宜。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文具店的小故事,咱们一起看看。课件出示: 学生点头。 结合学生“与家长逛文具店买学习用品”的生活经历,唤醒其对“比较商品价格”的生活体验,快速激发探究兴趣。以“判断物品价格贵贱”为问题切入点,自然引出“1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