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赣美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课题 《高山流水》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围绕“高山流水”这一自然主题展开,融合了自然景观欣赏、艺术作品赏析与学生自主创作。教材通过展示中外艺术家的作品(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斯蓉尔的瀑布油画),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山与水的动态关系,理解艺术家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自然景观的动感与意境。教材还提供了多种创作方法,如用滴管挤颜料表现瀑布的流动感,鼓励学生尝试综合材料进行表现,强调过程体验与个性化表达。此外,教材融入了诗词文化(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体现了美术与语文、自然等学科的融合。 4.文化理解:通过欣赏中国画与外国油画中的山水表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自然的审美表达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美。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8-9岁),该阶段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绘画技能和色彩认知,能够使用简单的美术工具进行创作。他们对自然景观有直观感受,喜欢表现熟悉的事物,想象力丰富,乐于尝试新材料和新方法。但学生在表现动态景象(如瀑布、流水)时,往往缺乏对“动感”与“节奏”的艺术理解,容易将画面处理得静态、平面。因此,教学中需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水的流动、山的稳重,理解“动与静”“疏与密”的对比关系,提升其艺术表现力与审美感知。 重点 学习用能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及综合材料表现瀑布、山泉等自然景观。 难点 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理解“动与静”“虚与实”的艺术美感。 材料准备 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页1高山流水———让山水“动”起来(背景图:山水瀑布动态 GIF)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听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不弹琴,而是用画笔让山水发出声音!”导入页2播放西游记瀑布片段提问:大家熟悉的西游记的取景地,你知道在哪里吗?展示图片四川九寨沟珍珠滩瀑布引出高山流水主题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 利用西游记这一传统要素的情境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1.新知讲解A.观察与发现(4 分钟)标题: 真实瀑布 VS 艺术瀑布左侧高清照片:庐山秀峰瀑布右侧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提问: 真实瀑布给你什么感觉? 齐白石爷爷用了哪些线条让水“流动”?(板书关键词:疏密、曲直、快慢)B.详解《蛙声十里出山泉》红色圆圈圈出流水和蝌蚪的部分教师讲解:山涧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蝌蚪顺流而下画面中虽没有青蛙但仿佛听到了蛙声艺术特色解析:①该作品是一幅纸本写意水墨画。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形象,通过层次分明的用墨和传统文人画当中的代描手法来表现;②画面留有大块空白,使画面虚实相生,突出了画面主题。教师补充: 体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点题。C.线条魔法:水流的线条密码(一)观察发现:水流形态平缓处:用长曲线表现(如山间小溪)湍急处:用短折线表现(如瀑布冲击)漩涡处:用螺旋线表现(如河湾回流)圆圈圈出三处相对应位置,让学生观察理解D.线条魔法:水流的线条密码(二)技法示范方向统一:线条朝水流方向延伸(如瀑布向下)疏密对比:湍急处线条密集,平缓处稀疏用手随堂小练习:指在空中画3种水流线条,再在练习纸上尝试组合。让学生尝试绘画不同流速的水流2.艺术欣赏A.山水的多元表达(一)传统水墨仇英《高山流水》:青绿山水,线条舒展自然,表现清泉潺潺林德坤《源远流长》:浓淡墨色对比,群峰林立,水流湍急B.山水的多元表达(二)西方油画:《双瀑布》———色彩明暗对比,写实风格,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