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11550
【新教材新课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阅读7《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254401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二年级
,
教学课件
,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
阅读
,
上册
,
语文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7.《古诗二首》教案 课题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统编版 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2课时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五言绝句,诗中描绘了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语言简洁凝练,意境雄浑。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以夸张、比喻的手法展现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能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想象力。 两首诗均为写景抒情诗,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知兴趣,也为后续学习古诗奠定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古诗朗读能力,能借助拼音认读生字,但对古诗中字词的深层含义理解较困难,如“穷”“疑”等古今异义字。 学生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见过太阳下山、河流等,但对鹳雀楼、庐山瀑布的地理背景了解较少,缺乏相关生活体验,可能影响对诗歌意境的感知。 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对抽象的人生哲理和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理解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借助图片、视频等教具辅助教学。 课时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唐诗的语言美与意境美,了解王之涣、李白的创作风格及鹳雀楼、庐山瀑布的文化地理背景,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认同与热爱。 语言运用:认识并会写“依、尽、穷、层、炉、烟、遥、川、直、银”,积累相关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关键诗句及“依、穷、遥、疑”等字词含义。 思维能力:通过圈画景物梳理诗中画面,结合诗句展开联想与想象;初步感知《登鹳雀楼》的哲理、《望庐山瀑布》的夸张与比喻手法,提升信息提取与审美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感受不同诗歌风格的审美价值;可通过绘画、配乐朗诵等方式,将对诗歌的理解转化为创作,深化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把握诗歌节奏;熟练背诵两首古诗;理解两首诗中关键诗句的含义,梳理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 难点:结合诗句展开联想与想象,真切感受两首诗分别展现的“山河壮阔”与“瀑布雄奇”的意境,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任务一 欣赏图片 引入古诗 第二课时 1.猜谜语导入:“悬崖挂块大白帘,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远看银泉飞下谷。(打一自然物)”引导学生猜出“瀑布”。 2.出示云台山瀑布、黄果树瀑布、德天瀑布、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不同瀑布的景象,提问:“这些瀑布中,哪一个是李白笔下的瀑布呢?”引出“庐山瀑布”。 3.讲解庐山和庐山瀑布的背景: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庐山瀑布(尤其是三叠泉瀑布,落差155米)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介绍香炉峰(山上常有云雾,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像焚香的香炉)。 4.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强调“瀑”的读音(pù)。 积极参与猜谜语,思考并回答,对“瀑布”产生兴趣。 欣赏瀑布图片,感受瀑布的壮美,仔细观察图片,尝试找出庐山瀑布。 认真倾听教师讲解,了解庐山、庐山瀑布和香炉峰的背景知识。 跟随教师齐读课题,读准“瀑”的字音。 评价任务 课堂参与积极性: 对庐山瀑布背景的了解程度: 设计意图 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借助瀑布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的特点;讲解庐山和香炉峰背景,为理解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奠定基础,自然引入课题。 学习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12《为人民服务》课件(共20张PPT)(2025-09-18)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件(共33张PPT)(2025-09-18)
8《匆匆》课件(共16张PPT)(2025-09-18)
4藏戏课件(共48张PPT)(2025-09-18)
2025年统编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能力素养达标卷(含答案)(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