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2277

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课件(共3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71489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萧瑟的秋日里,一代伟人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却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生机盎然。这,是秋的雄浑壮丽! 朦胧的月色中,一代文豪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品到的却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逍遥自在。这,是月的生命启迪! …… 寒冷的初冬时,一代后浪的我们,也将走近动人的北平,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受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秋味,朱自清眼里的荷塘月色。 导 动人的北平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导 1.快读文本,结合写景抒情散文的特征,梳理行文思路; 2.细读文本,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写景角度; 3.反复诵读,结合具体词语,品味文辞之美; 4.拓展研读,知人论世,探究民族审美心理。 学习目标 思 1.回顾写景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明确此类散文的常用思路; 2.结合文体特征,快读两篇文本,注意划出写景、抒情、说理的语句,思考是何景何情何理; 3.综览全文,梳理出两篇文章的行文思路。 自读,认识散文之体 议与展 修改行文思路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我渴望“品尝”。 江南之秋慢、润、淡,半开、半醉,不适合领略。 在南方,我每年都会想起北国之秋。 回北国,你可以,尽享庭院悠闲,清朗、幽静、萧索。 你可以,轻踏秋槐落蕊,清闲、静寂、落寞。 你可以,细听秋蝉衰鸣,萧瑟凄清,令人悲凉。 你可以,感受秋雨萧萧,漫话秋凉,悠闲淡泊。 你可以,尽赏秋果奇景,清秋佳期,黄金时日。 古今中外,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突出,而秋的深味非要在中国北方才能感受到底。 南国之秋啊,你虽特异,却永远比不上北国之秋。 北国之秋啊,我深深怀恋你! ———《故都的秋》 评 行文思路 ①开头将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对比,和总写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表达内心的强烈渴望。(直抒胸臆,表达深情) ②然后分别描写北国庭院的清朗、幽静、萧索,秋槐落蕊的静寂落寞,秋蝉衰鸣的萧瑟凄清,秋雨萧萧中漫话秋凉的闲人,以及秋果奇景,传达出一种悠闲与落寞之感。(寄情于景) ③接着引发对古今中外对秋的关注,认为中国北方的秋味最浓。(融情于理,情理结合) ④最后再次将南国和北国之秋对比,抒发对北国之秋深深的怀恋你。(直抒胸臆,突出深情) ———《故都的秋》 议与展 修改行文思路 心里颇不宁静,想到荷塘,走出家门,前往荷塘。 月下小径,曲折、幽僻、寂寞。 身处其间,顿感超脱自由。 观,那月下荷塘,幽静、淡雅、美好; 赏,那塘上月色,轻柔、朦胧、缥缈; 可是啊,荷塘四周,却阴沉、模糊。 这,让我忆起江南采莲的事来,忆起曾经美好的江南。 可我,终归还是回到家门,回到这现实世界。 ———《荷塘月色》 评 行文思路 ①由作者不宁静写起,写到前往荷塘的小路的曲折、幽僻、寂寞,但作者感受到超脱自由。(因情入景,情因景生) ②接着由情入景,写月下荷塘的淡雅美好,塘上月色的轻柔朦胧,以及荷塘四周的阴沉模糊和暗淡喧闹。(因情入景,融情于景) ③然后引发作者回忆起江南采莲的故事和自己的家乡,但作者最终归还是回到现实,内心依然不宁静。(借典抒情,寄情于事) ———《荷塘月色》 检 1.唉,天可真凉了——— 2.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分析下列语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语基》第112页,破折号的常见用法。) 标示声音的延长 标示话题的转换 思 两篇散文都展现了北平的美,但呈现出不同的景致: 1.自主阅读,找出两篇散文中描写景的段落,为画面命名,并概括画面特征。 2.从景物选取、形声色态、画面组合、氛围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注意在文中旁批。 3.选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旁批喜欢的理由(画面美?情思美?用词美?修辞美?句式美?……) 细读,品味北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