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夯实法治基础 ———九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判案识法】 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 该人却要求国王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 你会怎么判此案?为什么? 鲁国国王断案:“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随即,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人治 法治 基础 个人专制和独裁(“人治”与专制相合) 民主(“法治”与民主相容,法治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特点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强调“权大于法”“法自权出”) 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强调“权自法出”“法大于权”) 原则 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平等原则 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原则 后果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法治的内涵: 依法治理。 学习目标 1、法治的价值(作用)。 2、法治的要求。 3、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树立法治意识。 ★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活动1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讲解1 Ⅰ.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思考 谈谈你的感悟。 观看视频《大智立法》 活动2 课堂笔记:法治的历程 救亡图存 变法改制 01 02 03 社会主义 法治建设 努力推进 依法治国 02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建设 基本方略 法治道路 探究思考:P48———相关链接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 1 2 3 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进程的主要内容。 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法治进程有延续,步步深入推进 法治建设有目标,有要求,有统一领导 法治建设种种法律的制定和完善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思考:从党的四位领导人的讲话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法治的作用: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法治的作用?(国家角度)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 人治社会 变法改制 依法治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我国的法治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法治的作用(国家角度) 人 治 法 治 基础 特点 表现 影响 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 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国王即法律”“朕即法律” 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制约权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