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3474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同步课堂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17793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2024,学年,2025-2026,答案,测量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知识点1】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 1 【知识点2】分度值对精确度的影响 2 【知识点3】常见的长度及估测 3 【知识点4】刻度尺的测量方法 3 【题型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5 【题型2】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 6 【题型3】刻度尺的使用 7 【题型4】长度的估测 9 【题型5】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11 【知识点1】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 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 测试学生对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例:下列单位换算及其过程正确的是(  ) A. B.2h=2×3600s=7.2×103s C.600s=600×10-6=6×10-4μs D.30min=30min×=0.5h 分析:30min=30min×=0.5h 解析:解:A、15min=15×h=0.25h,故A错误; B、2h=2×3600s=7.2×103s,故B正确; C、600s=600×106μs=6×108μs,故C错误; D、30min=30×h=0.5h,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单位的换算,属于基础题。 注意时间单位的进率。 【知识点2】分度值对精确度的影响 1.一选: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 2.二看: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即最小刻度,也是刻度尺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和零刻线的位置,这样才能确定一次测量的最大值和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3.三放: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或重合,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对齐。 4.四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样被测物体的长度就为物体两端读数之差。 5.五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其中数字部分应由准确值(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 理解分度值的概念及其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 例:如图所示,乙的分度值是_____,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_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_____cm。 分析: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其分度值,物块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块的长度,由图示求出物块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 解析:解:甲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5mm, 乙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物块左侧与乙刻度尺的“0.5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66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L=3.66cm-0.50cm=3.16cm。 故答案为:1mm;乙;3.16。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读数,刻度尺读数时要先确定其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1.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越高。 【知识点3】常见的长度及估测 1.在没有精确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估测长度,比如使用手掌的宽度、步长、或者已知长度的物体作为参照。 1.基本概念:考察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以及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估测技巧:通过实际问题或情景,考察学生使用估测技巧的能力,如利用手掌宽度、步长等进行估测。 例: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10dm B.手掌宽度约为10cm C.物理课本长度约为10μm D.一个分子的直径约为10-1m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行分析。 解析:解: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8dm,故A不符合实际; B.手掌宽度约为10cm,故B符合实际; C.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8cm=2.8×105μm,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个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1.忽视单位换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