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基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提琴等弦乐器都是通过弦的振动而发声的。演奏者演奏时,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改变,来改变琴弦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响度和音色 【答案】A 【详解】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琴弦的振动频率就发生变化,即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我市兰溪盛产杨梅,人们有制作杨梅酒的习俗。如图甲将杨梅浸泡在盛有白酒的球形容器中,此时球形容器及其内部的白酒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瓶中的杨梅位于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则从正面观察瓶中的杨梅,可观察到杨梅的像应如图乙中的(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瓶中的杨梅位于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 ) A.走路乘车时,看手机 B.定期接受眼睛检查 C.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 D.有异物进入眼睛,用手揉 【答案】B 【分析】从预防近视眼的“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方面来切入。 【详解】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总之,读书写字时的距离对近视眼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应当引起青少年的广泛注意。 ACD.路乘车时,看手机、直射的阳光下看书、有异物进入眼睛,用手揉,容易感染病菌。这些做法都不利于保护眼睛。 B.定期接受眼睛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视力状况,有利于保护视力。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眼的保健知识,掌握平时的用眼卫生即可解答。 4.一枚1元硬币立在平面镜前(如图甲),硬币的正面(如图乙)朝向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硬币的像应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和物左右相反,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B 【详解】音叉发声时的振动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故选B。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