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5084

第四单元第7课时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表格式(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90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青岛,数学,上册,五年级,教学设计
  • cover
课题 (主题) 走进动物园———列方程解决问题(一) 课时 第7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式与方程”的要求,本课时旨在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能根据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结合实际背景解释方程解的意义。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建模意识,能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语言,并运用已掌握的解方程技能求解,发展其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1. 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并表述“丹顶鹤比白鹭多9只”、“白天鹅的只数是黑天鹅的4倍”这样的等量关系,理解“多几”即为加法,“是几倍”即为乘法的数量含义。 2. 学会设未知数x表示题目中的未知量,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如x+9=25、4x=60),并正确求解,能结合实际问题对解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检验。 三、学习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审题—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重点在于准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将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达出来。能够区分“谁比谁多”和“谁是谁的几倍”两种基本关系,正确选择加法或乘法来构建方程。同时,强调解出方程后必须回到原问题情境中进行检验和解释,确保答案的合理性。 四、学习难点 难点在于如何从复杂的文字叙述中准确提取关键信息,识别出隐藏的等量关系。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直接用算术方法思考(如25-9=16),难以主动建立方程模型。此外,在设未知数时,可能会出现设错对象或不明确单位的问题。对于“是…倍”这类关系,容易混淆谁是1倍量、谁是多倍量,导致方程列反(如写成x=4×60)。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对比分析加以纠正。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1. 关系识别评价:在给出“有25只丹顶鹤,丹顶鹤比白鹭多9只”的问题后,提问“你能说出哪两个量之间有关系?是什么关系?”评估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2. 建模能力评价:观察学生能否自主设未知数并列出正确的方程x+9=25,评估其从文字到符号的转化能力。 3. 完整流程评价:检查学生的解答过程是否包含完整的七个步骤,特别是是否有“检验”和“答语”,评估其解决问题的规范性。 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列方程和解方程的基本技能,具备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他们长期使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思维定势较强,可能对方程的优越性认识不足。本节课是方程应用的起点,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逻辑分析能力,适合通过真实情境驱动教学。建议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示范引领—模仿实践”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材中天鹅群的场景图,激发兴趣。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比较算术法与代数法的异同,突出代数方法在理清数量关系上的优势,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 七、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展示场景,激发兴趣。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来到动物园的湿地湖畔,这里生活着美丽的白天鹅和珍贵的丹顶鹤。看,一群洁白的天鹅正在水中优雅地游动。(展示课本第57页场景图) 图中有三个孩子在讨论: 第一个孩子说:“有25只丹顶鹤。” 第二个孩子说:“丹顶鹤比白鹭多9只。” 第三个孩子说:“有60只白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黑天鹅的4倍。”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白鹭有多少只?黑天鹅有多少只? 明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个问题,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它们。 二、合作探索,建立模型。 (1)、分析第一问,寻找等量关系。 聚焦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