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1526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2.7《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213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语文,七年级,人教,新疆,专用,济南的冬天
  • cover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2.7《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3.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掌握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 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 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 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 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 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