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当这些词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想到什么? 韩剧热 引进国外的综艺节目 洋节日盛行而传统节日被逐渐遗忘 日本动漫风靡 重庆丰都一寺庙内供奉日本邪神 毒教材事件 今天我们依旧面临着文化冲击与抉择。面对外国文化与文化遗产,我们该“如何做”?早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就告诉了我们答案,直到今天依然适用。 毛泽东: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 主 鲁迅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拿 来 义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热风》 以下哪句话是鲁迅说过的? A、我说过这样的话。 B、我实在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 C、的确是我说的。 D、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知人论世 鲁迅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论时事不留面子 , 砭锢弊常取类型” 鲁迅杂文特点 杂文: 直接而迅速地反应社会事变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艺术特征: 一味“送去”,出卖民族文化遗产 否定传统“全盘西化” “尊孔读经”,掀起复古思潮 左翼文艺队伍思想混乱,或反对继承旧文化,或反对吸收外 发生了恐怖,盲目排外 不断“抛给”,不断“送来” 纠正字音 自诩 残羹 孱弱 冷炙 冠冕堂皇 倘使 骨髓 吝啬 徜徉 蹩 孱头 xǔ gēng zhì guān miǎn suǐ lìn sè bié càn chán tǎng cháng 礼尚往来: 冠冕堂皇: 残羹冷炙: 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第一部分(1-6)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及做法。 实行“拿来主义”对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7-9) 第三部分(10) 文章脉络梳理 划分段落,理清思路 ①本文采用 的论证思路。 ②首先,着重批判“送去主义”“闭关主义”、“ 送来主义”,揭露、谴责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方面媚外卖国的行为; ③然后指出了“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接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点明拿来主义者的正确态度。 ④最后(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表现 实质 危害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送古董、送古画、送活人 鸦片、废枪炮 排外 媚外 倾销 枪炮打开大门, 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子孙讨一点残羹冷炙 清醒的青年恐惧 否定 破 为何“拿来”? 精读:送去主义 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送去主义 送古董、活人,自诩丰富、大度。会使子孙拿不出东西 盲目自大,一味输出,会使国力衰微。 被打败之后的“自大” 没有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应该“拿来” 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 尼采 中国 自诩是太阳 光热无穷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发疯而死 自诩地大物博 煤矿丰富 只送去,不拿来 亡国灭种 作用: 讽刺和批判送去主义的愚蠢可笑。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送来主义 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们对“送来” ... ...